河北省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文/高峰 刘荣贵 李忠超 黄飞
【摘 要】摘要:在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库中,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截止目前,河北省已经收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体育项目最主要的还是武术,其他体育项目还有待于更深一层的发掘。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都具有种类单一、专业人员奇缺、人们保护意识不强等特点,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多种传播媒介、扩展体育文化市场、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建立健全研究机构等手段来促进其完善和改进,从而为“和谐河北”的构建和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丰富做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名称】体育风尚 【年(卷),期】2018(000)003 【总页数】2
【关键词】河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省内不仅有极为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几千年来燕赵儿女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瑰 宝。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当然,其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各民族情感、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安定重要的文化基础,同时,它还是推进“和谐河北”和文化大省建设的主力军,实现河北省内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才能实现河北更好更快发展。
一、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河北省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坐拥无数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拥
有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舞蹈、传统中医药、民间文学、曲艺、民俗、杂技与竞技等十多个门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河北特色,是燕赵儿女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当然,它们也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历史及科学价值。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14年12月公布,其中涉及10类153项,河北省有9项入选,这充分说明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中河北省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二、河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保护现状
遵照我国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类要求,体育项目被归于杂技与竞技类。就像有些学者所认为和尊崇的一样,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他的文化样式自始至终都处在一个交叉共生的状态下,在文化遗产名录的十个大类别中,民族传统体育并不能以独立的形态或者单独的类别进入和存在。 (二)遗产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多种类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待进一步发掘整理
根据上文所述,武术是河北省入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体育项目。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已列入国家遗产名录杂技与竞技一类中的24项遗产,传统武术类有15项,球类有2项,这不仅从数据上展示了河北省具有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无数资源,是名副其实的武术大省,更说明河北省除武术之外多种类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待进一步发掘整理,还需要更为科学的研究以及专业人员有效指导。 2.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越来越重视,而且也已采取很多有效的保护措施,但这仅仅是大的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保护还是缺乏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的保护队伍和工作机构不论是人员技术水平还是设备都亟待提高,这是一个从上到下普遍存在的问题。河北省想要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要吸收懂体育、热爱体育的专业人员,以此来弥补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口。 3.保护意识淡薄
如今,依靠新闻、网络等媒介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集到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大型赛场。在世界体育文化多元化进程加快的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就是此时,很多从事体育工作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加速消亡的现实,也没有认识到传统的民间体育文化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对民间体育文化的保护意识非常淡薄。
三、河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一)充分利用多种传播媒介扩大社会影响
想要在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更进一步,最主要的就是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国务院有明文规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这标志着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通过“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向全社会宣传和普及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这样也能在全国上下形成一种保护体育文化遗产好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环境。所以,我们更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机会,在每年的宣传日之际举办宣传和表演,同时,依靠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的展示和宣传,将知识性、趣味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