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方法。 三、课堂活动:第3题。(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意思是“相等”) 四、课堂作业: 1、第3题,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想、分析等活动来认识条件 和问题。然后再列式计算。 2、第4题,学生可按自己的理解直接说出4个250就是1000,所以够吃4 天。也可以列成加法250+250+250+250=1000,还可以列成减法1000- 250-250-250-25-=0。 3、第6题,先让学生认识图形,明确水表、电表、气表下面写出的 数,就是水、电、气本月底的读数,并填入图下的表中,再分别算 出本月使用数。 4、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填在书上) 五、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六、课后记:
第十课时: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P57―P58例1、例2,课堂活动1、2、3。 教学目标:1、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 明。 2、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 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你看见过飞行表演吗?屏幕出现国庆50周年阅兵式的飞行图,看见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飞机飞得好整齐呀! 生:飞机一排比一排多一架。 生:飞机的排列真有规律。 ……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 ㈠学习例1 1、完成表格 ⑴出示例1(把例1改为学生熟悉的蜗牛回家图),填出已行路程和剩 下路程。 已行路程(千米) 30 45 80 剩下路程(千米) 30 ⑵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让学生展示交流填好的表格,并说一说自己填表的方法。 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根据表中反映的已行路程与未行路程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生:上面一排的数越来越大,下面一排数越来越小。 生:上下两个数相加 都是90。 生:已行路程依次增加,剩下的路程依次减少。 …… 3、在生活中你遇见过像这种规律的问题吗?指名说一说。 4、对手指游戏。(P58第1题的第⑴道) ①师出数,生对;②生出数,师对;③一生当小老师出数,其他学生 对数。 ㈡学习例2 1、填表格 ⑴认识表格,师指导学生理解“相差”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是什么意思。 ⑵分组讨论:怎样填?说说这样填的道理。 ⑶展示交流。 2、观察表,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父亲年龄越来越大,小明年龄也越来越大。 父亲总是比小明大26岁。 小明总是比父亲小26岁。 …… 3、小朋友猜一猜老师有多少岁?老师比你们大多少岁?10年以后,你 们在干什么?老师又在干什么? 4、说数游戏。(P58第1题⑵小道) 三、课堂活动:P59第2题(看一看,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后记: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P59―P60例3、例4,课堂活动1、2题。 教学目标:1、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能应用规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 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目标1。 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器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现在我们一起去钱塘江欣赏唐潮吧! (课件出示钱塘江)从刚才播放的画面中你了解了些什么信息?钱塘潮 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规律,是大自然赠送给人类的礼物,也是 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在自然界、生活中还有许多像钱塘江的现象和 规律,你们想去欣赏和探索吗? 板书: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 ㈠、学习例3 1、为了让钱塘潮更美丽壮观,人们在钱塘门修建了河堤。课件展示河 堤片断。它们是用什么形状的材料修成的?(正方形、长方形) 2、请小朋友拿出6个正方形,发挥你们的聪明才能,摆一摆,看你能 摆出一段什么样的河堤来。(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展示学生摆出 的 图形) 3、你最喜欢哪一段?说一说理由。 4、课件出示例3的主题图,它们有规律吗?这些图形有什么样的律?下一个图形该怎样画?说一说理由。 5、小组汇报:这些图形都用了6个正方形。 上一排依次多一个,下一排依次少一个。 依次从下一排移一个到上一排。 下面是6个,上面就是0个;下面是5个,上面就是1个;下面是4,上面就是2个。 …… ㈡学习例4 1、在数学王国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东西。(课件出示例4主题图)请小 朋友在小组里讨论:这些数有什么规律?空格中可以填什么数?为 什么? 2、学生汇报:每组方格中第一个数比第二个数多5。 每组方格中第二个数比前一个数少5。 第一个数为10、15、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20,依次增加5;第二个数为5、10、15、20,也依次增加5。 后一组的第二个数等于前一个数的第一个数。 …… 3、小朋友真能干,通过小组合作找到了图形的规律、数的规律。现在 请大家独立完成P60第1题。 三、课堂活动:学生做1、2题,再集体评讲。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记: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九1、2、3、4题。介绍数学文化。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探索规律,并能在生活中应用规律。 2、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目标1。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出合适的数,并说明理由。(P61第1题) 生先独立填写,再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填写。然后全班交 流。 2、看书第21页思考题,想一想 ,说一说这些人排列的规律。 二、指导练习 P61第4题,学生试一试,并与同学合作交流、讨论。 1、出一道探索图形规律的题; 2、出一道探索数字规律的题。 三、独立练习 在下面横线上填出合适的数或图形,并说明理由。(P61第3题) ⑴3,6,9, , , , 。 ⑵1,1,2,1,1,2, , , 。 ⑶
四、介绍数学文化 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只要不断地观探索、思考,就会 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在18世纪90年代,德国有一个10岁的孩子,非 常调皮,老师出了一道题:
1+2+3+…+99+100,同学们都忙于计算,只 有高斯不慌不忙,但是很快得出了答案,他用1+100,2+99…一共有50 个101,于是就得到5050,这就是有名的高斯定理。只要你们不断观 察、探索、思考,也会成为第二个高斯的。 五、思考题 按规律填数,你能有几种不同的填法吗? 10,20, , , , 。 六、课后记:
第十三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P63―P64例1、例2,P65课堂活动1、2题,练习十第1、2、 3题。 教学目标:1、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2、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3、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具准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产生探究欲望 1、小朋友,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学生自由发言) 2、请你将你最感兴趣的一次买东西的经历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3、请各组推荐一名代表,说说买东西的经历。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小伙伴。想知道他是谁吗? 课件演示彭远小朋友的自我介绍。 师:让我们看看彭远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课件演示:他用10元钱到超市买了1支钢笔,用了3元4角,一本笔记 本用了1元8角) 师:从刚才的动画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回答。 师:哪位小朋友能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彭远一共用了多少钱? 一支钢笔比一本笔记本多多少钱/ 还剩多少钱? 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本笔记本的多少倍? …… 师:小朋友真能干,提出了那么多的数学问题。其中,有的问题是我 们会解决的,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探 索怎样解决像问题3那样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合作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⑴师:彭远小朋友用10元钱买了一支3元4角的钢笔和一本1元8角的笔记 本,还剩多少钱呢?你能帮助彭远算算吗?可以自己独立想办法 解决,也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商量讨论解决,如果遇到困难,也 可以请老师参加讨论。 ⑵学生独立探究或在小组里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交流探究成果 师板书:第一种:10元-3元4角=6元6角 6元6角-1元8角=4元8角 第二种:10元-1元8角=8元2角 8元2角-3元4角=4元8角 第三种:3元4角+1元8角=5元2角 10元-5元2角=4元8角 师: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得出了许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 发现了其中的秘密。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可 是多种多样的! 三、内化加深,学会应用 师:彭远小朋友得到了大家的帮助,非常高兴。同时他也非常感谢和 敬佩小朋友。 师:刚才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帮助彭远解决了问题。那么,这两个问 题你能解决吗? ㈠、学习例2 1、生独立看例2表格,再算出结余。(指导理解“结余”的意思) 2、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学生上台板算。再集体订正。 ㈡观察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题都是两步计算的问题,小朋友要 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选择合理的算法进行计算。 四、课堂活动:P65第1、2题。(生做在作业本上)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第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