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认识常见岩石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2:26: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看颗粒

① 谈话:借助工具——放大镜观察发现组成这两块岩石(花岗岩与石灰岩)的颗粒大粗细不一样,

② 说明:所以我们确定颗粒粗细时,可对比着不同的岩石来判断。 ③ 把结果写在记录单上。 二刻 判断硬度

① 提问:除了可以用看的办法来研究岩石特征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敲)为什么敲?(判断岩石的硬度)

② 介绍:在教室环境下,我们可以使用指甲或钢钉刻、划,看痕迹的办法研究岩石的硬度。规定:用指甲划,能留下明显划痕的岩石,硬度称为软;用钢钉用力划,几乎都不能留痕的岩石,硬度称为硬。

③ 做好记录。 三滴 观察现象

②介绍:为了鉴定岩石中是否含某种成分,人们还经常用在岩石表面滴稀盐酸的办法。

③老师演示、说明:因为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滴稀盐酸实验的方法,而且稀盐酸有一定的腐蚀性,这里老师要做演示,请大家仔细看。

A、把岩石放在玻璃皿里;

B、手轻捏滴管,稀盐酸吸上来;然后手捏滴管的玻璃部分,而不是胶头部分,因为你一捏胶头部分,事先装好的稀盐酸就会流失;滴管也不能倒拿,胶头朝上,否则胶头会被稀盐酸腐蚀。稀盐酸和桌上的水不一样,它有很强的腐蚀性,一定注意不要沾到皮肤和眼睛上。操作实验小心谨慎。

C、对准岩石较新的断面处,在距离岩石表面约1厘米的高度滴1滴,仔细观察岩石表面是否冒泡;记得把观察的现象写在记录单上。

D、为了让同学们顺利进行观察,老师提一个要求,在同学们观察并记录好所有岩石的颜色、颗粒、硬度特征后,小组长举手示意,老师再发稀盐酸。

2、实验前准备 1)、提醒

好了,大家了解了这么多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也研究了1号岩石,一会儿就

4

请大家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其他的岩石的特征,操作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齐读)

课件出示:安全操作提示 ① 刻划时小心手指。

② 稀盐酸有腐蚀性,千万别滴在衣服或皮肤上。 ③ 在每个岩石的表面滴1滴就可以了。 ④ 用过了滴管,迅速放回滴瓶。

⑤ 滴好稀盐酸的岩石不要用手直接去触摸,用纸巾擦干后才行。] 2)、检查材料

小组长从抽屉里拿出实验器材,清点一下:标有1-5号的岩石各一块,放大镜一只,钢钉一枚,纸巾一张,记录单一张。观察、实验开始。

3、观察、实验、汇报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1)、请一个小组的汇报员大声汇报本组对花岗岩的研究,要求:一个组同学汇报时,其他组的成员仔细听,对与本组不同的特征拿笔做记号,回头补充、修正。[课件出示:显示花岗岩特征:颜色:花斑色(其中有肉红或黄,有黑,有白);颗粒:大,硬度:硬;遇酸是否冒泡:否]

2)、再请另一个小组汇报你们对砂岩的研究。[课件出示:砂岩特征:颜色:牙黄色,白色;颗粒:中,硬度:硬;遇酸是否冒泡:否。]

① 学生可能对砂岩的颜色有较大分歧,因为砂岩的颜色各种各样, ② 学生可能对砂岩的颗粒有分歧,教师引导:怎么确定砂岩颗粒粗细呢?(如果没有学生答得出,教师提示:请同学把砂岩分别和花岗岩、石灰岩比较,你会发现砂岩的颗粒比花岗岩的要细,但有比石灰岩的粗,因此我们可确定砂岩的颗粒为中等。

③ 学生可能对砂岩遇酸是否冒泡有分歧,教师首先调查有多少学生出现以上现象,如果多的话,引导:请你把2号和4号岩石送交到讲台前来。(等4号岩石特征汇报后,再对比演示实验)

3)、再请另一个小小组汇报你们对页岩的研究。[课件出示:页岩特征:颜色:灰白,青灰;颗粒:细,硬度:软;遇酸是否冒泡:否。]

5

提问:组成页岩的颗粒我们用肉眼几乎看不出来,但你有没有发现组成它的颗粒的明显特征?(呈层状排列)这是判断此类岩石的重要标准。

4)、 再请另一个小小组汇报你们对石灰岩的研究。[课件出示:石灰岩特征:颜色:灰白,青灰;颗粒:细,硬度:中;遇酸是否冒泡:是。]

学生会对遇酸是否冒泡产生怀疑(认为滴不冒泡),可现场论证一下,最终解释有的小组不冒气泡的原因。适时鼓励。

5)、 再请另一个小小组汇报你们对大理岩的研究。[课件出示大理岩特征:颜色:白;颗粒:中,硬度:中;遇酸是否冒泡:是。]

学生可能对大理岩的颗粒有分歧,教师引导:怎么确定大理岩颗粒粗细为中呢?(把大理岩分别和花岗岩、石灰岩比较,会发现大理岩的颗粒比花岗岩的要细,但又比石灰岩的粗,因此我们可确定大理岩的颗粒为中等。

6)、有了上面的研究,如果不看标签,能说出没中标本是那种岩石吗? 从这些岩石中很快认出大理岩吗?(能)根据什么?(雪白的颜色和均匀的、粗细中等的颗粒)抓住颜色特征,不错。

你能从这些岩石中认出石灰岩吗?根据什么?(颜色或颗粒,再结合遇酸是否冒泡特性)仅看颜色容易与页岩混淆,仅看遇酸是否冒泡容易与大理岩混淆,所以可以结合颜色与遇酸是否冒泡两个特征辨别石灰岩。

你能从这些岩石中一眼认出页岩吗?根据什么?(薄层状的结构) 你能从这些岩石中一眼认出花岗岩吗?根据什么?(花斑状的颜色和坚硬的质地)

同学们对岩石的特征抓得真准! (四)拓展、总结、延伸

1、拓展:人们常常根据岩石的这些特征去区分它们,运用它们。 这里老师收集了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岩石例子的图片,请同学仔细观察、欣赏。

岩石与我们的关系真密切!你还能举出哪些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岩石的例子?

同学们说得真精彩。老师相信,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种类的岩石,它们的种种特性有待我们大家用今天掌握的方法去发现。如果我们有幸寻到一件宝石,就去

6

《鉴宝》节目吧!

2、总结、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了解有关岩石的哪方面的知识?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科学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利用感官的观察和借助工具的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知识;知道岩石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从而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不断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当我指导学生观察一块岩石的时候提问:“你都在哪见到过岩石呢?”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观察前,还出示的观察要求,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工具材料,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三)学生积极参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有时效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有深度有广度。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记清分类的依据,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观察岩石时,通过老师引导使学生有意识地按顺序观察从而发现更多的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二是观

7

搜索更多关于: 认识常见岩石 的文档
认识常见岩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88jj4cf4103ypi6bk157e16g2f4sy00oqu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