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C 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地表和地下径流量盈余,流域水资源总量会增加,A说法错误;用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去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可知该流域理论上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为1 334-920=414 mm,但该流域多年平均地表和地下径流深合计约为757 mm,大于414 mm,说明有流域外径流汇入,而自然状态下,该流域与其他流域之间被分水岭分隔,说明汇入的流域处径流为地下径流,C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错误;据图可知,该流域内地表径流深和地下径流深差别不大,说明地表水下渗并不严重,D项说法错误。
9.C 读图可知,夏季该流域地表和地下径流量都比秋季大,但夏季地下水矿化度并不比秋季低,D错。夏季植被生长比秋季更旺盛,但地下水矿化度并不比秋季低,A错。秋季降水量明显少于夏季,B错。秋季农作物大多已成熟,需要施用的化肥量较少,地下水矿化度低,C对。 10.C 拦水坝可减缓地表径流汇水速度,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径流量。
11.B 建设“绿色街道”的主要目的是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全面构建集排水、蓄水、绿化于一体的城市生态系统,大幅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打造更高水平的和谐宜居环境,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高级住宅区。
12.【解析】 (1)根据程海位于横断山区峡谷中,可推知其形成时流域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流域降水汇积成湖。结合程海南北狭长,东西湖岸平直,湖水深度大等信息可推知,程海是地壳断裂下陷积水而成的。(2)运用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从湖水收入(降水、径流)与支出(蒸发量)的对比关系角度,分析程海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的自然原因。(3)程海面积和平均水深多年保持稳定,说明该湖泊水量收支大体平衡。程海处于横断山区峡谷中,位于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背风地带,在焚风效应影响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表径流缺乏,地下径流不断注入补充湖水,促使湖水收入与支出相当。(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受焚风效应影响,程海及其流域内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日趋干旱,因此该湖泊将经历水位下降、盐度升高甚至萎缩、干涸的变化。
【答案】 (1)程海地区受断裂(层)作用下陷成谷地;(2 分)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积水成湖。(2 分)
(2)程海地区气候从湿润向干旱转变;(2 分)降水量减小、蒸发量增大;(2分)湖泊水位大幅下降,程海从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2分)
(3)目前,程海属于内流湖,湖泊面积和水深保持稳定,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2 分)程海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程海水源除降水补给外,还有大量的其他水源补给;(2 分)程海流域地处亚热带干热、封闭山谷,水源补给应以地下水为主。(2分)
(4)程海位于横断山区南北走向的峡谷中,不利于东南和西南季风的进入,受背风坡气流下沉影响,焚风效应明显,气候干旱。(4分)因而,程海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将经历从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咸水湖到盐沼,盐沼到完全干涸的发展历程。(2分)
13.【解析】 (1)由材料可知,汤加群岛海域为大翅鲸的繁殖区,需要水温适宜、天敌较少等有利于幼鲸生存的条件。据此从气候和水温两个角度分析即可。(2)根据世界表层海水温度和洋流流向特征即可作答。(3)题干限定“海水运动”角度,可解读为海水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洲附近海域有由北向南流的暖海水,冷暖海水交汇,密度差异会形成海水的垂直运动,然后联系渔场形成的相关知识作答即可。(4)此类设问一般需从“区位”和“意义”两个角度作答。若赞同,则从有利区位和积极意义方面作答;若不赞同,则答不利区位和消极意义。 【答案】 (1)南半球冬季。(2分)南极洲附近海域(海水结冰,生存空间缩小,)水温低,幼鲸难以存活;(2分)汤加群岛海域(地处热带,)水温高,利于繁殖和幼鲸生长。(2分)
(2)海水温度升高,(2分)海水流向由东西向转变为南北向,(2分)再转变为东西向。(2分) (3)南下暖海水与南极洲附近冷海水交汇,(密度差异大,)冷海水下沉、暖海水上升,(2分)海底营养盐类物质被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以浮游生物为食物的)磷虾和鱼类数量多,大翅鲸的食物丰富。(2分)
(4)赞同。以大翅鲸观赏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具有稀缺性;(2分)市场吸引力强,经济效益好;(2分)可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2分)
或不赞同。以大翅鲸观赏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适宜旅游的时间短;(2分)(汤加是)南太平洋偏远岛国,距离客源市场远,环境承载力小;(2分)可能会破坏大翅鲸的生存环境等。(2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