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②③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 ①志:记住。②还:同“旋”,掉转身。③故:特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说: (2)李生说.之曰 说: (3)莫逾自厌. 厌: (4)王生益愠.
愠: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学者之大忌”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 B.凡师之.所言 C.择善而从之. D.知之.
者不如好之者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学而/不思则罔 B.可以为师/矣 C.盖/学贵善思 D.请铭之坐/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选自《李生论善学者》)
)(3分) (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3分)
赵 普
[原创]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题目。
[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赵普传》)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有删改) [注] 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学习文言文要注意随时积累。请你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4分)
②
①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111
词
词 义 例 句
(1) 尝奏荐某人为.
某官 为
(2) 洪仲深让之而不为.
报 (3) 太祖乃.
悟 乃
(4) 永乃.发愤读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甲文“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试发挥想象,说说当时赵普心中的想法。(不少于50字)(3分)
4.甲文赵普读书“手不释卷”和乙文傅永“发愤读书”的原因各是什么?(3分)
5.甲文中的赵普和乙文中的傅永有哪些共同点?(2分)
《列子》一则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义海习琴
兴国中,琴待诏朱文济鼓琴为天下第一。京师僧慧日大师夷中尽得其法,以授越僧义海,海尽夷中之艺,乃入越州法华山习之,谢绝过从,积十年不下山,昼夜手不释弦,遂穷其妙。天下从海学琴者辐辏,无有臻其奥。海今老矣,指法于此遂绝。海读书,能为文,士大夫多与之游,然独以能琴知名。海之艺不在于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此众人所不及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⑥
①
②
③
④
⑤
[注] ①兴国: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②琴待诏:乐师,因琴技出色而待诏。③朱文济:北宋著名琴师。④慧日大师夷中:北宋著名琴师,得朱文济真传,又培养了知白、义海等一批著名琴师。⑤义海:北宋著名琴师,琴艺出众。⑥辐辏(còu):文中指有很多学习琴艺的人会聚于义海身边。 1.请用“/”给下面语句断句。(2分) 乃入越州法华山习之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志.在登高山 志: (2)卒.逢暴雨 卒: (3)积.十年不下山 积: (4)士大夫多与之游. 游: 3.把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志想象犹吾心也。
(2)昼夜手不释弦,遂穷其妙。
4.甲文中伯牙“善鼓琴”体现在哪些地方?乙文中义海是怎样苦学琴的?(4分)
5.结合甲、乙两文来看,音乐的最高境界是什么?(3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