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B 【解析】 【分析】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ab段和cd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吸气和呼气的进行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详解】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曲线a→b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膈顶舒张上升,胸廓的容积变小,故A错误;曲线b→c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膈肌收缩,故B正确;曲线c→d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胸廓容积缩小,膈顶上升,故C错误;曲线c→d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肺内气压>外界气压,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肺通气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分析吸气、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状态,呼吸运动中胸廓、肺内气压的相应变化。
30.运动员出国参加比赛,由于时差的原因,白天没劲,想睡,晚上兴奋,这是因为( ) A.舟车劳顿 C.饮食不习惯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其实人的生物钟是可以调整的,外交官和运动员为了适应世界各地的时间差,就得人为地调整自己的生物钟,努力使自己在最需要体力和精力时,处在最佳状态。因此,运动员出国参加比赛,由于时差的原因,白天没劲,想睡,晚上兴奋,这是因为体内的生物钟还未挑拨过来。 【详解】
31.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时,首先要清除他口鼻的污物,目的是( ) A.使进入人体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 B.使进入人体肺部的气体变得潮湿 C.保证施救者的安全 D.保持呼吸道通畅
B.体内的生物钟还未调拨过来 D.出国前超负荷训练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对于溺水、煤气中毒等引起的呼吸停止的患者,我们要采取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施救,思考解答。 【详解】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故选D。 【点睛】
掌握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了解其注意事项。
32.杀虫剂往往是开始时使用时有效,后来逐渐失效.这是因为( ) 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了抗药性
C.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抗药性进行了选择 D.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答案】C
【解析】首先害虫存在两种变异品种:抗药能力强的害虫与抗药能力差的害虫。
农药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害虫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害虫活了下来。这样控制抗药能力强的基因得到积累与加强,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差,是因为杀虫剂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A、D错误; 抗药能力强的害虫不是由于用药量太少而产生抗药性,而是由于具有选择性,B错误; 抗药能力强的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C正确。
33.据统计,1957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前三位的疾病是呼吸系统、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而2009年前三位则是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吸烟、酗酒 B.环境的影响 C.不良的生活方式 D.合理膳食 【答案】D 【解析】 【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 【详解】
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营养过剩、熬夜、压力过大等,“现代文明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见D符合题意。
【点睛】
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34.图表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表示呼气 B.乙表示吸气
C.①代表的器官能使到达②的气体变得清洁 D.处于乙时,③表示的结构处于舒张状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导致肺内的容积增大,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呼气过程和吸气过程正好相反。 【详解】
A、甲图中③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A正确。B、乙图中③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B正确。C、①气管有清洁吸入的气体的作用,C正确。D、乙图中③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因此处于乙时,③表示的结构膈肌处于收缩状态。D错误。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呼吸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 35.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病毒 C.艾滋病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传染源等。 【详解】
B.不安全性行为会传播艾滋病 D.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会感染此病
艾滋病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因此艾滋病的病原体是病毒,A正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B、C正确。 空气、饮食、握手、拥抱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蛇和猫头鹰的关系为______。 (2)请写出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表达式:______。 (3)若猫头鹰的体重增加1克,则最少能消耗玉米______克。
(4)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其体表有防止水分蒸发的______,此结构不能随幼虫身体长大而生长,所以其发育过程存在______现象。
(5)若农田长期大量施用同一种农药,会导致玉米螟的抗药性大大增强,这主要是由于______的结果。科学家研究发现,某种植物能够产生一种杀死玉米螟的物质,并且分离出了控制该物质合成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体内,使玉米具有了抗虫性,这是运用了______技术。 【答案】10 捕食与竞争 二氧化碳+水蜕皮 农药对玉米螟定向选择 转基因 【解析】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详解】
(1)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还必须到的这条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图中的食物链有:玉米→老鼠→猫头鹰;玉米→老鼠→蛇→猫头鹰;玉米→玉米螟→麻雀→猫头鹰;玉米→玉米螟→麻雀→蛇→猫头鹰;玉米→蝗虫→麻雀→猫头鹰;玉米→蝗虫→麻雀→蛇→猫头鹰;杂草→蝗虫→麻雀→猫头鹰;杂草→蝗虫→麻雀→蛇→猫头鹰;杂草→老鼠→猫头鹰;杂草→老鼠→蛇→猫头鹰,共10条食物链。其中蛇和猫头鹰的关系为捕食与竞争的关系。
有机物 (储存能量)+氧气 100 外骨骼
(2)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用式子表示: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储存能量)+氧气。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输入的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因此一条能量损耗最少的食物链是最短的食物链即玉米→老鼠→猫头鹰。若猫10%÷10%=100(克)玉米。 头鹰体重增加1克,则最多消耗1÷
(4)蝗虫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因而有蜕皮现象。
(5)在玉米螟的群体中,存在着抗药性强的个体,由于长期药物的选择使抗药性个体越来越多。该农田由于长时间大量施用农药而导致玉米螟的抗药性大大增强,这主要是由于农药对玉米螟定向选择的结果。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通过科学的方法将基因在体外巧妙地进行拼接组装,然后转入玉米体内,使玉米含有抗虫基因,表现出抗虫性状的玉米,这是运用了转基因技术。 【点睛】
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熟练,才能做到灵活的运用。
37.水稻有高杆和矮秆之分,假设受一对基因控制,若用B,b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请根据表中水稻亲本的杂交实验分析回答:
子一代植株表现 杂交组合 亲代 高杆 甲 乙 高杆×矮杆 高杆×高杆 453株 667株 矮杆 446株 226株 (1)水稻的高杆和矮杆是一对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组杂交组合,可判断出水稻高杆与矮杆的显隐关系,其中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试写出乙组亲代水稻最可能的基因组成是_____和___________。 (3)请在如图坐标系内完善乙组杂交组合的子一代矮杆植株比例的柱状图。
_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