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回忆永不漫灭。(板书: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5.情景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积累背诵。环节二:想象《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1.诗中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1)“天上的风雨”是指什么?预设: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风雨”景象。(2)“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呢?(预设:困难、挫折、痛苦……)(板书:风雨:狂风暴雨 困难 挫折 痛苦 )作者冰心此时“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预设: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如下:
(1)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2)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2.过渡:现代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你又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三、有情有思,读出情感环节一:悟情《繁星》(一五九)1.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2.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复沓朗读体会情感。
(1)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2)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会说,母亲啊……(3)1921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这首诗中, 母亲啊……
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板书:心情、对母亲的依恋)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1)“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冰心自传》(2)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往事》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激……(板书:对大海的眷恋、感激)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环节三:悟情《繁星》(七一)
(2)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1.品悟月明:月是中国人心中的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谁言寸草心……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预设:是一种依恋的感觉。预设:趴在母亲膝上是一种安全、温馨的感觉。四、情动辞发,仿写《繁星》1.仿写诗句,唤起自我感受。出示“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
(3)◎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这些事-- 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 ( )的( ),藤萝的叶下, ( )的( ),母亲的膝上。 ( )的( )。2.教师巡视,相机评价。3.朗读仿写,分享自创“繁星”。4.朗读成诵,齐背三首《繁星》。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通过探究和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理解“永不漫灭”“风雨”等词语的含义,领悟诗歌的内容。为升华情感做“支点”。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通过读出想象为“支点”进一步探究发现现代诗的情感。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意境,触景生情,情动辞发,反复朗读,层层递进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将积累背诵巧妙地融于情境之中。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学习冰心先生的诗,被她浓浓的对母爱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所打动。2.布置作业,拓展延伸。朗读现代诗集《繁星?春水》,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者和出处,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了课文,明确了中心,升华了感情。
板书内容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风雨: 狂风暴雨 繁星 困难 挫折 痛苦心情、对母亲的依恋对大海的眷恋、感激
10绿
课题 绿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生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4.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教学难点 在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教具准备 借助教育网资源,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出示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
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板书:10绿) 4.全班齐读课题。
5.这篇文章的作者,你了解他吗?(艾青)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走进“绿”的世界。 谈话导入,出示春天的图片,导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
(1)读准字音。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 节拍 整齐 集中 墨绿 嫩绿 淡绿 粉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