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海南省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30分) 1.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 A.18nm B.18mm C.18cm D.18dm 【考点】长度的估测.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1.8dm=180mm=1.8×107nm左右. 故选C.
2.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解答】解: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的钟,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故选A.
3.如图所示为一商场运行中的自动扶梯.某一顾客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当我们说该顾客“静止”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顾客本身 B.扶梯
C.大楼地面 D.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 【解答】解:
A、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A错误;
B、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相对于扶梯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顾客相对扶梯是静止的,故B正确;
CD、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相对于大楼地面、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相对于大楼地面、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运动的,故CD错误. 故选B.
4.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一些奇特的性质,如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变大.水结成冰后下列物理量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 B.密度 C.比热容 D.内能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
【分析】在质量、密度和比热容、内能四个量中,只有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而密度、比热容、内能都与温度有一定关系,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
【解答】解:A、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因此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故A正确;
B、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冰的密度是0.9×103kg/m3,因此水结成密度变小,故B错误;
C、水的比热4.2×103J/(kg?℃),冰的比热容2.1×103J/(kg?℃),因此水结成比热容变小,故C错误;
D、水结冰需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故D错误. 故选A.
5.如图所示.将重为G的铝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铝块所受的浮力大小为( )
A.G B.F C.G+F D.G﹣F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分析】已知物体重力和物体浸没在水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二者之差就等于物体所受的浮力(称重法测浮力). 【解答】解:
物体浸没在水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加上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重力, 即:F浮+F=G,
所以,铝块所受的浮力大小为F浮=G﹣F. 故选D.
6.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一台四冲程内燃机在一个循环中,存在着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过程的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分析】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有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压缩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只有做功冲程对外输出功,其它三个冲程依靠飞轮惯性完成.
【解答】解: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做功冲程高温高压的燃气对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故选B.
7.运动员站在地面用力竖直下抛乒乓球,球碰地后会弹跳到高于原抛球的位置.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球开始下落时动能为零
B.球弹跳到原抛球位置时仍具有动能
C.球离地后的上升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 D.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增加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分析】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高度,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是弹性形变的程度,据此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由于乒乓球不是自由下落,是运动员向下抛的,所以球在开始下落时的速度不是零,故动能不是零,故A错误;
B、据题目可知,球碰地后会弹跳到高于原抛球的位置,所以当乒乓球反弹至原位置时仍是运动的,即此时仍有动能,故B正确;
C、球离地后的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动能变小,同时高度增加,势能增大,所以是将动能转化为势能的过程,故C错误;
D、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会与空气、地面摩擦,故会损失掉一部分机械能,故机械能减少,故D错误; 故选B.
8.为了便于研究光现象,我们引入“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通过磁感线来形象直观描述磁场的分布 B.通过水流来初步认识电流
C.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大小来判断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 D.通过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来比较平面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考点】物理学方法.
【分析】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解答】解:光线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是利用的模型法: A、由于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所以通过磁感线来形象直观描述磁场的分布,这是一种模型法,选项A正确;
B、通过水流来初步认识电流,即利用的类比法,选项B错误;
C、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大小来判断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错误;
D、通过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来比较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这是利用的转换法,选项D错误; 故选A.
9.如图所示的几种器件,工作时应用了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A.
电铃 B.
电风扇 C.
风力发电机 D.
门吸
【考点】电磁感应.
【分析】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发电机. 【解答】解:
A、电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故A错误;
B、电风扇主要部件是电动机,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工作的,故B错误; C、风力发电机时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
D、门吸是利用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的性质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0.如图所示,为了方便市民绿色出行,海口街头配置了公共自行车,下列与自行车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轮胎上制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车坐垫做的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
C.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行时,车的重力做功
D.停止蹬车后车仍继续前行,是由于车具有惯性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惯性;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3)做功必须符合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4)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解:A、轮胎上制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
B、车坐垫做的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错误;
C、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行时,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所以车的重力不做功,故C错误;
D、停止蹬车后车仍继续前行,是由于车具有惯性,要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题4分,共28分)
11.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地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带有 同种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相互 排斥 (选填“吸引”成“排斥”)的结果.
【考点】摩擦起电.
【分析】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故据此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解: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地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即静电球是带电的,人体是导体,当人触摸静电球时,人体也带了和静电球同种电荷的电,故人的头发上也会带上与静电球同种电荷的电,据同种电荷相斥可知,头发之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头发越梳越蓬松. 故答案为:同种;排斥.
12.汽车上常安装一些设备来传递信息,如倒车雷达利用 超声波 来传递信息.而汽车导航仪则利用 电磁波 与卫星联系来传递信息,以确定汽车所处的位置.(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
【考点】电磁波的传播;超声波与次声波.
【分析】汽车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原理制作的;汽车导航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解答】解:据课本可知,汽车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原理制作的;汽车导航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超声波;电磁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