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懂得厚道 by 风过无痕手机整理 性无黄疸型及黄疸型;慢性分为轻、中、重度三类。重型中又分为急性及亚急性两种。
11.病毒性肝炎中,哪一型死亡率最高?为什么?.急性重型肝炎因为本型病变为肝细胞坏死严重而广泛。
12.肝硬化由侧支循环形成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哪些 ?.(1)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出血;(2)直肠静脉丛曲张;(3)脐周及腹壁静脉曲张。 13.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哪些?.(1)肝细胞癌;(2)胆管上皮癌;(3)混合性肝癌。 三、论述题
1.论述胃溃疡底四层组织学结构。.溃疡底大致由四层组织组成:最表层由一薄层纤维素渗出物和坏死的细胞碎片覆盖(坏死层);其下层是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炎症层);再下则是新鲜的肉芽组织(肉芽组织层);最下层则由肉芽组织变成纤维瘢痕组织(疤痕层)。 2.论述慢性溃疡病的结局及合并症。.结局及合并症:
(1)愈合 渗出物及坏死组织逐渐被吸收、排除。溃疡由肉芽组织增生填满,然后由周围的粘膜上皮再生,覆盖溃疡面而愈合。
(2)出血约占患者的10%~35%。因溃疡底部毛细血管破裂,溃疡面常有少量出血。此时患者大便内常可查出潜血。重者溃疡底较大血管被腐蚀破裂则引起大出血,出现黑便,有时伴有呕血。
(3)穿孔 约见于5%的患者。穿孔后由于胃肠内容漏入腹腔而引起腹膜炎。十二指肠溃疡因肠壁较薄更易发生穿孔。
(4)幽门狭窄 约发生于3%的患者。主要由于瘢痕收缩可引起幽门狭窄,使胃内容通过困难,继发胃扩张,患者出现反复呕吐,常引起水电解质失衡、营养不良。
(5)恶变 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恶变。明确的胃溃疡恶变亦极少,仅在1%或1%以下,在诊断胃溃疡恶变时,须排除一开始就是癌的溃疡。 3.论述试述良、恶性溃疡的肉眼形态鉴别。
.溃疡型胃癌的溃疡与良性胃消化性溃疡大体形态的鉴别 外 形 大 小 深 度 边 缘 底 部 良性溃疡(溃疡病) 圆形或椭圆形 溃疡直径一般<2cm 较深 整齐、不隆起 较平坦 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溃疡直径常>2cm 较浅 不整齐、隆起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 周围粘膜 皱襞向溃疡集中 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4.论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各型肝炎病变基本相同,都是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1)肝细胞变性、坏死:①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性。②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坏死。③点状坏死。④溶解坏死。⑤碎片状坏死。⑥桥接坏死。 (2)炎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于汇管区或肝小叶内。
(3)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①upffer细胞增生肥大。②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③肝细胞再生。 5.论述门脉性肝硬化时门脉高压形成的原因。.门脉高压症是由于肝内血管系统在肝硬化时被破坏改建引起: (1)由于假小叶形成及肝实质纤维化压迫了小叶下静脉(窦后)、小叶中央静脉及肝静脉窦,致门静脉的回流受阻。 (2)肝动脉与门静脉间形成异常吻合支,压力高的动脉血流入门静脉,使后者压力增高。 6.论述门脉性肝硬化时腹水形成的原因。.腹水形成原因主要有: (1)门静脉高压使门静脉系统的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管壁通透性增高。 (2)肝脏合成蛋白功能减退导致的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肝灭能作用降低,血中醛固酮、抗利尿素水平升高,引起水、钠潴留。7.肝功能不全是由于肝实质长期反复受破坏,引起肝功能障碍。主要表现有:
7.试述门脉性肝硬化时肝功能不全的临床病理表现。(1)睾丸萎缩,男子乳房发育症(可能因肝对雌激素灭能作用减弱)。 (2)蜘蛛状血管痣,为出现于体表的小动脉末梢扩张,也可能与体内雌激素过多有关。
(3)出血倾向,患者有鼻衄、牙龈出血、粘膜、浆膜出血及皮下淤斑等。主要由于肝合成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减少及脾肿大、功能亢进加强了对血小板的破坏。
(4)肝细胞性黄疸,因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而来,多见于肝硬化晚期。
(5)肝性脑病(肝昏迷),是晚期肝功能衰竭引起的一种神经精神综合征,主要由于肠内含氮物质不能在肝内解毒而引起的氨中毒,为肝硬化患者常见的死因之一。
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白血病(Leuemia)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生形成的恶性肿瘤。
2.淋巴样肿瘤.将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等来源于淋巴细胞向淋巴细胞方向分化克隆性增生的肿瘤统称为淋巴样肿瘤。
3.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指除霍奇金淋巴瘤以外的原发于淋巴网状组织的其他恶性淋巴瘤。
4.镜影细胞 .见于霍奇金淋巴瘤,双叶核的R—S细胞的两叶核并列,都有大的嗜酸性的中位核仁,形似镜中之影故称镜影细胞。 5.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等处的恶性肿瘤。
6.髓样肿瘤.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可以向髓细胞、淋巴细胞两个方向分化。向髓细胞分化方向克隆性增生的形成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和单核细胞系统的白血病,统称为髓样肿瘤。
7.绿色瘤.在骨髓的粒细胞白血病出现之前,在骨、眼眶、皮肤、淋巴结、胃肠道、前列腺、睾丸、乳腺等处可出现局限性的原始粒细胞肿瘤,称为绿色瘤(chloroma)。瘤组织在新鲜时肉眼观呈绿色。
8.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leuemoid reaction)通常是由于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刺激造血组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表现为周围血中白细胞显著增多(可达50×10(∕L以上),并有幼稚细胞现。 9.组织细胞增生症(histiocytosis)是用于各种组织细胞或巨嗜细胞增生性疾病的统称。
10.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组织学上类似于组织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进行性、系统性、肿瘤性增生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11.陷窝细胞(腔隙型细胞).主要见于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腔隙型细胞大(40~50μm直径),胞浆丰富而空亮,核多叶而皱折,染色质稀疏,核仁多个,较典型的R-S细胞小。,胞浆的空亮是由于福尔马林固定后胞浆收缩至核膜附近所产生的; 12.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的一个独特的类型。
13.R—S细胞 .是一种直径约20~50μm或更大的双核或多核的瘤巨细胞。瘤细胞呈椭圆形,胞浆丰富,稍嗜酸性或嗜碱性,细胞核圆形或椭圆二院06中医1班 第 - 9 - 页 共 17 页
☆做人要懂得厚道 by 风过无痕手机整理 形,呈双叶或多叶状,以致细胞看起来像双核或多核细胞。染色质粗糙,沿核膜聚集呈块状,核膜厚而清楚。核内有一非常大的,直径与红细胞相当的,嗜酸性的中位核仁,周围有空晕。这种细胞称为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 二、简答题
1.白血病的分类方法有哪几种?.有四种:(1)根据病情急缓和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分类;(2)根据增生异常细胞的来源分类;(3)根据周围血白细胞的数量分类;(4)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
2.滤泡型淋巴瘤的来源?来源于生发中心细胞的低恶性B细胞肿瘤。
3.N/T细胞淋巴瘤组织学特点?.肿瘤细胞穿入血管壁,导致管壁呈葱皮样增厚、管腔狭窄、闭锁和弹力膜的破裂。广泛的凝固性坏死出现于肿瘤中和周围组织。肿瘤细胞还具有嗜上皮性,可浸润表皮或腺体。
4.白血病的特征?.骨髓内异常的白细胞弥漫性增生取代正常骨髓组织,并进入周围血和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全身各组织和器官,造成贫血、出血和感染。
5.急性白血病的共同临床特点?急性白血病的共同临床特点为发热、乏力、进行性贫血、出血倾向、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 6.何谓满天星图像?Buritt淋巴瘤的瘤细胞间有散在的巨噬细胞吞噬核碎片,形成所谓满天星图像。
7.恶性淋巴瘤按照其起源细胞分为哪几种?B细胞起源的,其余的多为 T细胞源性,N细胞性和组织细胞性肿瘤罕见。 8.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诊断的必要依据是什么? 典型的R-S细胞被认为是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诊断的必要依据。 三、论述题
1.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镜下受累各脏器的特征性的改变是什么?.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镜下受累各脏器的特征性的改变是:具有组织细胞样特点的增生的肿瘤细胞呈散在分布的灶性浸润。组织细胞的分化程度差异很大。分化差的细胞核厚,染色质粗,核仁明显,可有异常核分裂像,胞浆中等至多量。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胞浆丰富并有吞噬现象(尤其是吞噬红细胞)。
2.变异的R—S细胞的类型及形态如何?.(1)腔隙型细胞:细胞大(40~50μm直径),胞浆丰富而空亮,核多叶而皱折,染色质稀疏,核仁多个,较典型的R—S细胞小。
(2)“爆米花”细胞:细胞核皱折,多叶状,染色质细,核仁小,多个。胞浆淡染。 (3)多形性或未分化的R—S细胞:瘤细胞体积大,大小形态多不规则,可以呈梭型,
有明显的多形性。核大,形态不规则,染色质粗,有明显的大核仁。核分裂像多见,常见多极核分裂。
3.论述周围T细胞淋巴瘤共有特点。.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主要侵犯副皮质区,常有血管增生,瘤组织由大小不等的多形性细胞组成,常伴有众多的非肿瘤性反应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等。
4.论述类白血病反应的特点。.(1)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原因去除后,血象可以恢复正常。 (2)类白血病反应时,一般无明显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3)类白血病反应时,粒细胞有严重中毒性改变,胞浆内有中毒性颗粒和空泡等。 (4)类白血病反应时,嗜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糖原皆明显增高。 (5)类白血病反应时,无Ph(染色体。
5.论述霍奇金淋巴瘤的肉眼及镜下特点。.肉眼:病变淋巴结肿大,切面灰白色呈鱼肉状,可有黄色的灶性坏死。
镜下:霍奇金淋巴瘤可以看成是由肿瘤性成分——R-S细胞和反应性成分——炎细胞及间质组成的。肿瘤细胞除了典型的R-S细胞外,还有霍奇金细胞,陷窝细胞,“爆米花”细胞及多型性或未分化的R-S细胞。非肿瘤性炎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上皮样细胞、组织细胞等。
6.通常将霍奇金淋巴瘤分为四种主要类型(1)结节硬化型:①成熟的胶原纤维束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从淋巴结包膜深入淋巴结,将瘤组织分成许多结节。②瘤结节内可见多数陷窝细胞和少量典型的R-S细胞。③有时可见灶性坏死。 (2)混合细胞型:以细胞的显著多样化为特征。
(3)淋巴细胞减少型 此型的特点为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而R-S细胞或其变异形的多型性R-S细胞相对较多。 (4)淋巴细胞为主型:有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其中以淋巴细胞增生占优势。 6.霍奇金淋巴瘤的组织学类型如何?各型主要特点是什么?
7.霍奇金淋巴瘤按病变范围如何进行临床分期的?.一般分为四期: Ⅰ期:病变局限于一组淋巴结或一个结外器官或部位;
Ⅱ期:病变局限于膈肌同侧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淋巴结或直接蔓延至一个结外器官或部位; Ⅲ期:累及膈肌两侧的淋巴结或再累及一个结外器官或部位或脾脏或两者; Ⅳ期:弥漫或播散性累及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
8.论述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霍奇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的一个独特类型,其特点为: (1)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由邻近的淋巴结向远处扩散。 (2)原发于淋巴结外的霍奇金淋巴瘤极少见。
(3)瘤组织成分多样,含有一种独特的瘤巨细胞即Reed— Sternberg细胞。瘤组织内常有多量的各种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9.Buritt淋巴瘤的镜下特点及临床特点是什么?.镜下特点是:弥漫性的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浸润,分裂像明显增多。瘤细胞间有散在的巨噬细胞吞噬核碎片,形成所谓满天星图像。
临床特点是: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肿瘤常发生于颌骨、颅骨、面骨、腹腔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形成巨大的包块。一般不累及淋巴结,白血病像少见。临床过程是高度侵袭性的,但病人对于大剂量化疗反应好,部分病人可治愈。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题
1.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2.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并常有高脂血症。 3.氮质血症 肾小球病变可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血尿素氮和血浆肌酐水平增高,这一生化改变为氮质血症(azotemia)。 4.尿毒症急性和慢性肾衰竭晚期,除氮质血症等改变外,还可出现一系列自体中毒的症状和体征,称为尿毒症(uremia)。 5. 大红肾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双侧肾脏轻到中度肿大,胞膜紧张,表面充血,称为大红肾。 6. 蚤咬肾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脏表面及切面有散在粟粒大小出血点,称为蚤咬肾。
7. 新月体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还可有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以上成分在球囊壁层呈新月状或环状分布。
8. 大白肾膜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观双肾肿大,色苍白,故称“大白肾”。
9. 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两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肾切面髓质分界不清晰。小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断面呈哆开状。肾盂周围脂肪增多。慢性肾炎的大体改变被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10.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是主要累及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化脓性炎症。
11.急性肾盂肾炎(acute pyelonephritis)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和肾盂的化脓性炎症。 二院06中医1班 第 - 10 - 页 共 17 页
☆做人要懂得厚道 by 风过无痕手机整理 12.慢性肾盂肾炎(chronic pyelonephritis)是肾间质的炎症,肾组织疤痕形成,并伴明显的肾盂和肾盏的纤维化和变形。 1.肾小球肾炎 二、简答题
1.抗原抗体复合物主要通过哪两种方式引起肾炎?.(1)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2)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2.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类型有哪些?.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类型:(1)急性肾炎综合征;(2)肾病综合征;(3)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4)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5)慢性肾炎综合征。
3.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学特征是什么?.多数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
4.新月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导致的纤维素渗出是刺激新月体形成的主要原因。
5.膜性肾小球肾炎病变主要特点是什么?.膜性肾小球肾炎病变主要特点是病变早期光镜下肾小球炎性改变不明显,后期出现弥漫性的毛细血管壁增厚,并在上皮下出现免疫复合物。
6.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的镜下改变是什么?.光镜下,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质和玻璃样小滴。电镜下,弥漫性足细胞足突消失,胞体扁平,可见空泡和微绒毛。
7.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是什么?.(1)血源性感染:为较少见的途径;(2)上行性感染:为较常见的途径。
8.肾盂肾炎发病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泌尿道粘膜损伤、尿路梗阻和膀胱输尿管返流等是导致肾盂肾炎的主要原因。 9.急性肾盂肾炎的镜下特征是什么?.肾组织化脓性炎的改变或脓肿形成。
10.慢性肾盂肾炎的大体改变是什么?.肾脏出现不规则的疤痕。两侧改变不对称。切面皮髓界限不清,肾乳头萎缩,肾盏和肾盂因疤痕收缩而变形,肾盂粘膜粗糙。
11.肾盂肾炎是什么性质的炎症?.病变主要累及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化脓性炎症。 12.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好发部位是什么?膀胱侧壁和膀胱三角区近输尿管开口处。
13.何谓蚤咬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体标本上有时可见肾表面及切面有散在粟粒大小出血点,故描述为蚤咬肾。 14.何谓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的主动要表现为:(1)大量蛋白尿;(2)全身性水肿;(3)低蛋白血症;(4)高脂血症和脂尿。 15.肾癌具有诊断意义的三个典型症状是什么?.是腰部疼痛、肾区包块和血尿。
16.肾母细胞瘤的镜下特征是什么?.是具有胚胎发育过程不同阶段幼稚的肾小球或肾小管样结构。 三、论述题
1.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变是什么?.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变包括:
(1)肾小球细胞增多:由于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增生,加上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2)基底膜增厚:基底膜改变可以是基底膜本身的增厚,也可以由内皮下、上皮下或基底膜本身的蛋白性物质的沉积引起。
(3)炎性渗出和坏死:急性炎症时,肾小球内可出现嗜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和纤维素渗出,血管壁可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并可伴血栓形成。 (4)玻璃样变和硬化:肾小球玻璃样变指肾小球内出现均质的嗜酸性物质堆积。严重时可导致毛细血管袢塌陷,管腔闭塞,发生硬化。 2.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是什么?.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
肾小球体积大,细胞数量增多,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的增生及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有时伴有上皮细胞的增生。病变严重时毛细血管壁发生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临床病理联系:(1)血尿常为主要表现,因毛细血管壁发生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血管破裂引起出血所致。(2)水肿是因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的增生及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压迫毛细血管,致管腔狭窄,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或因变态反应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3)高血压主要原因是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因此还可出现少尿、氮质血症。
3.试述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联系。.血尿、少尿、无尿、氮质血症、高血压。血尿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发生纤维蛋白样坏死,基膜缺损所致。少尿、无尿、氮质血症是因大量新月体形成致肾球囊腔阻塞,血浆不能滤过,出现少尿、无尿,代谢废物不能排出,而在体内潴留引起氮质血症。高血压是因大量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导致肾小球缺血,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作用而引起。
4.试述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病理联系。(1)由于大量肾单位结构破坏,功能丧失,血流在通过残存的肾单位时因代偿而速度加快,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有限,尿浓缩功能降低,导致多尿、夜尿和低比重尿。
(2)肾单位纤维化使肾组织严重缺血,肾素分泌增加,引起高血压。高血压可促使细、小动脉硬化,使肾缺血加剧,血压持续增高,可引起左心室肥大。
(3)贫血的主要原因是肾单位破坏,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以及体内代谢产物堆积,对骨髓造血功能产生抑制。
(4)丧失功能的肾单位逐渐增多,肾脏功能障碍不断加重,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导致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5.试述慢性肾盂肾炎临床病理联系。(1)因肾小管受累重,尿浓缩功能下降,导致多尿、夜尿。钠、钾等和重碳酸盐丧失,可引起低钠、低钾及代谢性酸中毒。
(2)肾组织纤维化和小血管硬化引起肾组织缺血,肾素分泌增加,引起高血压。 (3)晚期肾组织大量破坏,出现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6.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在大体变化上有何区别?.慢性肾小球肾炎两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表面呈弥漫细颗粒状,被称为继发性颗粒状固缩肾,而慢性肾盂肾炎为单侧或双侧不对称不规则的疤痕形成。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盂一般无明显变化,而慢性肾盂肾炎时,肾盂和肾盏可能变形和粘膜粗糙。
第十一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粉刺癌癌细胞群形成团块,充塞于导管腔内,有时中央发生坏死,此时切面上常可挤出灰白或灰黄色软膏样坏死物,状如皮肤的粉刺故亦称粉刺癌。
2. 纳博特囊肿 慢性子宫颈炎时子宫颈粘膜的腺腔被粘液或化生的鳞状上皮堵塞,使粘液潴留,腺体扩大成囊状,形成子宫颈腺囊肿,又称纳博特囊肿(Nabothian cyst)。
3. 宫颈息肉慢性子宫颈炎时如果子宫颈粘膜、腺体和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呈局限性增生则形成子宫颈息肉(cervical polyp)。 4. 真性糜烂 慢性子宫颈炎有时子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因炎症或损伤而坏死、脱落,形成表浅的缺损,称真性糜烂。 5.子宫颈糜烂(erosion of cervix) 实际上为假性糜烂,即子宫颈先前损伤的上皮已被子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移取代了子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由于所覆盖的单层柱状上皮很薄,使上皮下血管容易暴露而呈红色,看上去像糜烂,实际上看到的是子宫颈内膜组织。 6. 单纯癌 癌主质与间质大致相等,癌细胞呈实性条索,小梁或巢团块,可有少量腺样结构。
7.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cervical epithelial dysplasia) 属癌前病变。是指子宫颈上皮部分被不同程度异型性的细胞所取代,有恶变的潜能。
8. 子宫颈原位癌 癌细胞局限于上皮全层内、尚未穿破上皮基底膜侵入下方固有膜。 9.硬癌 癌实质少、间质多而致密,质硬,很少形成腺样结构。
10. 子宫内膜异位 子宫内膜异位是正常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存在于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
11. 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宫肌壁内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在异位的腺体及间质周围有增生肥大的平滑肌纤维。 二院06中医1班 第 - 11 - 页 共 17 页
☆做人要懂得厚道 by 风过无痕手机整理 12. 髓样癌 癌实质多,间质成分少,癌呈片状或巢状,中央有坏死,间质无淋巴细胞浸润。 13. .腺鳞癌腺癌组织中混杂有恶性鳞状上皮,则称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
14. .腺棘皮癌 在分化较好的腺癌中若有化生的良性鳞状细胞团,称腺棘皮癌(adenoacanthoma)。 15.巧克力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囊内含棕红色黏稠的变性血性液体,似巧克力糊,称巧克力囊肿。 16. Call-Exner小体 卵巢颗粒细胞瘤在团索排列的肿瘤细胞中有腺样或花环样腔隙,其中有粉染蛋白样物质及1~2个固缩核,相似于正常滤泡分化,这种特殊的结构,称为Call-Exner小体。 17. 非典型小叶增生 乳腺末梢导管及腺泡增生伴有细胞异型性,称非典型小叶增生(atypical lobular hyperplasia). 18. 硬化性腺病 在乳腺增生性病变中有时间质纤维增生显著同时有小叶内管泡数目增多,没有囊肿结构,称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
19. 小叶原位癌来自小叶的终末导管及腺泡,主要累及小叶,癌细胞局限于管泡内,未穿破其基底膜,小叶结构存在。 20. 炎性乳腺癌 有少部分乳腺癌起病急,发展快,局部皮肤淋巴管网为迅速浸润性生长的癌细胞所侵犯、阻塞,并影响附近小血管引起充血,导致乳房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症状,似炎症的局部变化,称炎性乳腺癌。 二、简答题
1.慢性子宫颈炎的基本病变是什么?.慢性子宫颈炎的基本病变是子宫颈及子宫颈管黏膜及其下组织的一般慢性炎症,常伴有黏膜上皮、腺体的不同程度的增生及鳞状化生,通常以子宫颈糜烂为其主要表现。
2.早期浸润癌指的是什么?.少数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并浸润到基底膜下方的间质内,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没有血管浸润也无淋巴结转移。
3.子宫颈非典型增生的好发部位是何处?.子宫颈鳞状上皮交界带。
4.子宫内膜癌肉眼生长方式有哪两种?(1)局部生长:占多数,肿瘤局限于某一部位;(2)弥漫生长:肿瘤可累及整个宫腔。 5.子宫颈癌最重要和最多见的转移途径是什么?淋巴道转移
6.恶性葡萄胎病理诊断是怎样确立的?恶性葡萄胎的病理诊断,只有在子宫肌层内发现有侵入的完整的葡萄状绒毛时,才能确立。 7.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临床主要症状是什么?月经过多、不规则子宫出血、经期延长或绝经后流血等
8.良、恶性子宫平滑肌瘤的区别的标准是什么?良、恶性之间的区别取决于三个标准:分裂像、细胞异型性及浸润 9.乳腺癌最常发生部位在哪里?乳腺癌最常发生在乳腺的外上象限。
10.葡萄胎有几种结局?①治愈;②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③发展为绒毛膜癌。
11.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与绒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由中间型滋养层细胞构成,而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成分均较少。绒癌由高度增生的异型性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构成。
12.硬化性腺病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是什么?.小叶内明显纤维化,小导管上皮、腺泡上皮及肌上皮增生。
13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距子宫内膜基底层以下至少一个低倍(10×10)视野(大约2mm)深处的子宫肌层中出现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呈岛状分布,其周围有肥大的平滑肌纤维。 三、论述题
1.论述子宫颈癌的扩散及转移。.(1)直接蔓延到阴道穹窿部,向上蔓延破坏整段子宫颈及子宫体,向前浸润膀胱壁,向后浸润直肠,向两侧可延及宫旁及盆壁组织。
(2)淋巴道转移首先到子宫颈旁淋巴结,然后到盆腔淋巴结。 (3)血道转移到肺、骨、肝。
2.论述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类型。(1)单纯型增生:腺体结构不规则,腺体可以扩张并稍显拥挤,腺体多。腺上皮单层或假复层,没有细胞异型性。 (2)复杂型增生:腺体外形不规则,具有明显的结构复杂,腺上皮突向腺腔,腺体拥挤,腺体之间的间质较稀少,细胞也无异型性。
(3)非典型增生:腺体排列拥挤,但腺体之间仍可见少量间质,腺体结构复杂,可有腔内乳头或生芽。上皮细胞出现异型性,体积增大,核深染,有明显的核仁,核浆比例增大。
3.论述绒癌的特性。.(1)具有一般肿瘤的特性
(2)滋养层细胞不形成绒毛或水泡状结构,而成片高度增生,并广泛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到其他脏器及组织。 (3)有较强的侵蚀血管的能力并易引起出血。
(4)没有血管和间质,癌细胞侵入邻近组织的血管引起出血,从中取得营养。 (5)易发生血道转移 (6)死亡率较高
4.论述葡萄胎的组织学特点。(1)滋养层细胞包括合体滋养层细胞及细胞滋养层细胞有不同程度增生。 (2)绒毛间质水肿,致绒毛扩大。
(3)绒毛间质一般无血管,或有少数无功能性毛细血管,见不到红细胞。 5.论述绒癌的癌细胞有什么特点。.绒癌由两种细胞成分构成:
一种癌细胞为多角形,胞浆丰富,淡染,细胞界限清楚,核圆形,核膜清晰,核染色质深染,似细胞滋养层细胞。另一种癌细胞体积较大,胞浆较红染呈合体性,形态不规则,核深染,多核,似合体细胞滋养层细胞。
6.论述卵巢肿瘤的类型。.(1)表面上皮—间质肿瘤:浆液性肿瘤、粘液性肿瘤、宫内膜样肿瘤、透明细胞肿瘤、Brenner瘤及囊性腺纤维瘤。 (2)生殖细胞瘤:畸胎瘤、无性细胞瘤、内胚窦瘤、绒癌。
(3)性索间质肿瘤:纤维瘤、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瘤、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 (4)转移性肿瘤:ruenberg瘤。
7.论述乳腺纤维囊性变的组织学改变。(1)小导管扩张呈囊:常伴有大汗腺化生。 (2)间质纤维化。
(3)小叶的腺泡数目增多,导管上皮可为立方或柱状,大的囊肿被覆上皮可能扁平或萎缩消失。
8.论述子宫颈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各型特点。子宫颈癌按组织学可分为两大类:(1)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a原位癌b早期浸润癌c浸润癌 2)子宫颈腺癌:起源于子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题
1. 结节性甲状腺肿 非毒性甲状腺肿时随着病程进展,甲状腺内不同部位的滤泡上皮增生与复旧变化不一,结果形成不规则的结节,故称结节性甲状腺肿。
2.性早熟症(precocious puberty)是因脑肿瘤、脑积水或遗传异常而使下丘脑——垂体过早分泌释放促性腺激素所致,表现为女孩6~8岁、男孩8~10岁前有性发育。
3. 垂体性巨人症 多由垂体生长激素细胞瘤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所致,在青春期以前发生,骨骺未闭合时,各组织、器官、骨骼和人体按比例的过度生长,身材异常高大,称垂体性巨人症(pituitary gigantism)。
二院06中医1班 第 - 12 - 页 共 17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