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示“我会写”中生字的卡片,指名认读,分组轮读。 2、口头扩词练习,理解字义。 3、指导生字书写。
? 记忆生字字形。
? 观察间架结构。(引导整体把握字形) ? 老师示范难字。 ? 学生练写。 4、自查后互相评议,改进。 四、实践活动
1、画声音或气味。
2、推荐阅读:《新语文》三册,第25页《风的握手》
16 充气雨衣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二 学习准备
挂图、词语卡片、课件或演示图 三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谈话激趣,板书课题。
同学们,下雨时你穿过雨衣吗?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关于雨衣的故事。(板书课题:充气雨衣)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引导总结出几个问题:充气雨衣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雨衣要充气,充气雨衣有什么用等。)听完了故事你就明白了。(师范读或放录音)
2.听完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出示挂图:这就是小林,让我们再来仔细地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他发明的充气雨衣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课文旁的小鱼儿或者“字典公公”,并把它多读几遍。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1)抽词语卡片比赛读:卡片放在小组中间,轮流抽读,读错的大家帮助他。(2)同桌做“红蓝铅笔”的游戏。同桌抽读课后我会认的生字,会读的字打上红点,不会的字打上蓝点,复习一会以后再抽读带蓝点的字。(3)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读一个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准确,互相帮助正音。 3. 检查生字自学效果,“开火车”读词卡。 (三)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共同讨论。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播放课件或演示图片。 普通雨衣—旋转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出示挂图二,小林的充气雨衣怎么样?为了解决遇到的难题,为了做出这种新式雨衣,小林不断地想办法,他想了哪些办法?(勾出小林想办法的句子读一读。)
5.遇到雨衣带来的苦恼,别人没想出办法,小林却发明了充气雨衣,你想对小林说什么?
6.小结:小林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 7.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方法吗?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太满意的日常生活用品,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思考、讨论、交流)
2.课后动手做一做,用我们勤劳的双手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语文园地四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这一项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其中包括两大组词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过程建议: 1、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发现。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5、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括 “读读认认”、“我会填”和 “我会读”三项内容。 其中“读读认认”教学重点是认识八个生字,积累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目的是让学生增加阅读量,积累语言,激发动手创造的欲望。 读读认认 过程建议:
1、自由读两组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3、卡片认读——任意抽读——送信游戏——同桌互读 4、任意选择喜欢的字进行扩词练习。 第二课时 我会填
1、读句子,说说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互相检查。 我会读
1、默读短文,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是什么样的人?(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读完短闻后的心得和体会。 4、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这次训练是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是对本组专题的扩展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与人协作的能力。 交际准备:
1、学生课前进行的小制作(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等) 2、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交际小组。 过程建议: 1、
1、学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 第四课时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 其实这只是一个范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能。还可以结合口语交际活动办个“小制作展览”,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1、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2、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大家互相学习借鉴。
3、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愿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4、以此专题办个展览。 单元复习及检测:三课时
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36个生字,会写4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写会带有生字的词语。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
17、《望庐山瀑布》2课时 18、《雷雨》2课时 19、《最大的‘书’》2课时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 语文园地五3课时 单元复习及检测3课时
17.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3.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5.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
1.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景象,揣摩诗意。 教学难点:
1.想象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理解“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图、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回家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两首古诗,领悟诗意,做到感情朗诵、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两首古诗的作者是(李白、杜甫)。你们对李白、杜甫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 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 如:生——升腾、升起。 川——河流。
紫烟——紫色的云雾。 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 13、练习背诵。 三、学习《绝句》
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
(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