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查的字 读音 部首 在字典正文哪一页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 教学过程: 1、想一想。
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我们伸出双手,献上爱心,外地的陌生人找不到要去的地方,我们可以为他们指路;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我们可以上前搀扶??想一想。你的周围或别的地方有需要帮助的人吗?想好后跟同学和老师说说。
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2、说一说。
那你为什么要帮助这些人,你打算怎样帮助他们,在小组内跟同伴们说一说,然后再在班上说一说。 3、议一议。
在小组内商量,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就帮助谁,怎样帮助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同伴的意见。
单元复习及检测:三课时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写会本单元要求识记写会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日月潭》结构清晰,景美情浓,课前教师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图片,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2、《葡萄沟》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文章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演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3、《难忘的泼水节》一文紧扣“难忘”二字展开,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教学时间:
9、《日月潭》2课时 10、《葡萄沟》2课时 11、《难忘的泼水节》3课时 12、《北京亮起来了.》2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 单元复习及检测2课时
9、日月潭
学习目标:
1、 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4、 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有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台湾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新疆的吐鲁番,牛羊成群,瓜果飘香。首都北京,车如水,人如潮,繁华而热闹。我们的祖国多么可爱!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老师再接来的这些日子,一起去看看祖国的美丽河山吗?
那今天,老师就先带小朋友们去看看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 出示课题《日月潭》齐读。 二、 新课教学:
1、 打开课本翻到39页,轻声的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2. 小朋友都预习过课文了,那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预习得最认真,老师手上有些生词卡,哪组的小朋友可以来开火车读读,(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3、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把这些词从课文中找出来吗,比比谁找得快, 4、同桌互读词语,比比谁读得好
5、那哪个小朋友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 环绕:围绕(造句)
茂盛:(植物)长得多而且茁壮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建筑:建筑物,(举例说) 清晰:清楚
朦胧:不清楚(说出反义词:清晰,清楚)
仙境:神仙居住的地方,多比喻景物优美的地方。(课文中说哪里是仙境呢?)
6、日月潭如同一个神话中的仙境,那一定是非常美丽,那小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美丽的日月潭吗吗? 7、 齐读课文,
8、 日月潭美吗?那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他的名字叫日月潭呢?课文中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它名字的由来?
9、 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10、小朋友你们认为他读得这么样子?谁愿意也来读一读和他比一比? 11、 齐读。 三、 指导书写。 四、 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课前我们来个抢答赛,小朋友想参加吗? 日月潭在哪里?
日月潭中美丽的小岛叫什么?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课文中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二、新课教学:
1、课文介绍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时的美丽景色,小朋友你们想先去看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呢?(以下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教学顺序可根据情况调整) 2、教学第三自然段:
a 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b 清晨的日月潭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c 你们觉得它美吗?那要怎么把日月潭的美读出来?(轻声,舒缓) d 4组比赛那组读得棒 3、教学第四自然段
a 教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日月潭中午的景色 b 说说自己的感受 c 指名读本段 d 学生评
4、日月潭美吗?小朋友想不想动手来画画日月潭呢? 5、指名介绍自己的画
7、 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画 三 、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老师手里有一些生词卡,小朋友你们能读好吗?(课后读读记记) 2、 这些词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3、 交流
4、 小朋友你们自己再读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里有没有那些词、句可以住进我们的好词好句本的呢? 二、新课教学
1、 朋友你们自己先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2、 交流
3、 小朋友喜欢这篇课文吗?那你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起来吗 4、 自由背诵
5、 除了日月潭,你们还知道台湾有哪些好地方吗? 6、 交流介绍
7、 介绍收集材料的方法, 三、指导书写:
10、葡萄沟
学习目标:
1、会认“沟”等11个字,会写“吾”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能读懂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
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一些介绍家乡特产的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新疆风格的民族音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音乐熏染气氛,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葡萄沟。(板书:葡萄沟) 2、出示生字“沟”,与形近字“钩”区别认记。 3、书写“沟”字。 二、自主初读。
在课文中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
(hǎo)好地方 (gàn)干活 (fēn)分开 (dīng)钉子 (hào)好客 (gān)葡萄干 (fan)水分 (dìng)钉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葡萄沟在哪?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就快打开书自由朗读吧! 2、学生自读课文感悟:
(1) 回答“葡萄沟在哪?”(在新疆吐鲁番)
课件地图展示地图,学生一次找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明确三者关系。 生字卡片认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2)“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教师相机板书:是个好地方。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请你们细细的读读课文第一段。 1、学习第一段。
(1) 学生读第一段,边读边悟: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 这里都出产那些水果呢?(课件出示图片“杏子”、“香梨”、“蜜桃”、“沙果”) (3)结合图片认记“蜜”、“杏”。 形近字对比识字“蜜”、“密”。
“蜜”、“密” 书写指导: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边,一撇不能漏掉。
(4)葡萄沟既然出产那么多种水果,为什么不叫水果沟?(让学生明白葡萄沟虽然出产多种水果,但是葡萄最让人喜欢。)
(5)怎样读这段才能表达出人们对葡萄沟的喜爱?
指导朗读:五月有杏子,七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6)学生互读互评。
(7)小结:葡萄沟出产许多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学生说)
2、学习第二段。
师:让我们去看看秋天这里的葡萄园是什么样的吧!(放录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a、朗读第二段,并讨论;从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b、小组读句合议。“你觉得哪句最美,为什么?”先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再有感情地读读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