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育法学》形成性02任务B、C、D答案完整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20:06: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教育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A.错误

2.教育法律事实可按照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B.正确

3.无论是广义的解释还是狭义的解释,教育法的适用都是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以国家的名义实施教育法律规范的活动。 B.正确

4.广义上讲,教育法制监督是指国家专门法制监督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教育法运行情况进行的审查、督促、纠正等活动。 B.正确

5.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走上法制轨道的基本依据。 A.错误

1. 要成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需要具备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即要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B. 正确

2. 立法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法律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步骤。 A. 错误

3.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B. 正确

4. 《职业教育法》中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A. 错误

5. 成人教育,是指通过业余时间、脱产或半脱产的途径对公民进行的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岗位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B. 正确

1. 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B. 正确

2.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教育法规。 A. 错误

3. 法律草案的审议是指立法机关对于经过审议的法律草案正式表示同意与否的活动。 A. 错误

4. 教育法的遵守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权限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 A. 错误

5. 《教育法》中规定,“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A. 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下列各项中,()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B.教育部

2.下列各项中,()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D.学生受教育权

3.广义的教育立法是指()依据法定的权限,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教育法律文件的活动。 A.国家机关

4.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程序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审议、法律草案的通过、法律的()。 D.公布

5.《教师资格条例》由()制定。 B.国务院

6.从狭义上讲,教育法的适用是专指()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运用教育法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D.国家司法机关

7.非正式解释又称为()解释。 C.学理

8.凡年满()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公民,除丧失学习能力的以外,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B.15

9.从()年实行的《学位条例》开始,我国建立了学位制度。 B.1981

10.()是对已经鉴定合格的学校进行的经常性、综合性评估。 A.水平评估

1.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 C )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C. 教育社会关系

2. 学生的肖像权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 B )。 B. 客体

3. ( D )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有关,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

D. 教育法律意义的行为

4. 狭义的教育立法是指( D )依据法定的权限,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教育法律的活动。

D. 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及其常设机关

5.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由( D )制定。 D. 教育部

6. 教育法的(D )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 D. 遵守

7. 《高等教育法》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 B )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 专门

8.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 B )义务教育”。 B. 按时入学接受

9. ( B )证书是学制系统内的教育机构对完成学制系统内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的受教育者所颁发的文凭。 B. 学历

10. ( C )是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社会组织,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进行的综合或单项考核和评价,是政府对教育机构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C. 教育评估

1.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 D )关系。 D. 权利与义务 2. 下列各项中,( D )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D. 学生的受教育权

3. ( A )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权利受到侵害时诉请国家提供保护的权利。 A. 请求权

4. ( C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作的解释。

C. 行政解释 5. 下列各项中,( C )属于国家监督。 C. 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 6. 下列各项中,( B )由国务院制定 B. 《教师资格条例》

7.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凡年满( B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B. 6

8. 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需要的专门知识和( D )的教育。

D. 操作技能

9. 我国学位又按哲学、经济学、法学等( D )个学科门类授予。 D. 12

10. 合格评估是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对( A )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教育质量鉴定认可的制度。

A. 新建学校

三、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下列各项中,()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B.智力成果 C.土地

2.教育法律义务通常有以下形式()。

A.不作为 B.积极作为 D.接受国家强制

3.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国家监督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B.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C.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D.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4.按照《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学校()。 A.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B.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C.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D.不得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5.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只有()才有资格颁发学业证书。

A.经过国家批准或认可的教育考试机构 D.经过国家批准或认可的教育机构 1.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条件为:(BD ) A. 14周岁以上的公民B. 18周岁以上的公民

C. 16周岁以上的公民D. 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2. 下列各项中,( AD )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A. 教学场所B. 社会团体 C. 教育机构D. 学生上课

3. 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条件是( AB )。 A. 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B. 教育法律事实的存在 C. 教育法律现象的出现D. 教育法律规律的产生 4. 社会监督包括( AD )等。 A. 人民政协监督B. 卫生部门监督 C. 司法机关监督D. 民主党派监督

5. 按照《学位条例》规定:学位分为( ABC )几个级别。 A. 学士B. 硕士 C. 博士D. 博士后 1. 下列各项中,( AD )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A. 学校的权利B. 教学设施 C. 学生的身份D. 教师的义务 2. 下列对教育法律事实的描述中,( BCD )是正确的。

A. 教育法律事实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事实 B. 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规范性事实

C. 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能用证据证明的事实 D. 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

3. 广义的教育立法是指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 ABCD )规范性教育法律文件的活动。

A. 创制B. 修改C. 补充D. 废止 4. 教育法的实施主要有以下方式:( AD )

A. 教育法的适用B. 教育法的补充C. 教育法的解释D. 教育法的遵守

5. 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没有受完初等、中等教育的劳动者进行基础教育;(AD )为满足公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的教育。 A. 提高在职人员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

B.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C. 对已经就业或需要转换岗位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D. 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大学后继续教育 四、简答题(共2道试题,共24分。) 1.简述教育立法权限的划分。

答:教育立法权限主要有四个主要级别和范围的划分: (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权限; (2)最高行政机关及其所属机关的立法权限; (3)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

《教育法学》形成性02任务B、C、D答案完整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8pas9u9ck6x2111f56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