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需要不断丰富西柏坡精神,提升?赶考?能力。(3分)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赶考远未结束?这一论断有助于我们认清形势,把西柏坡精神转化为推动奋进崛起和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3分)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该场报告会立足实践需要解读了西柏坡精神。(3分)②我们要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场报告会运动多媒体辅助手段演示,结合多种艺术形式诠释西柏坡精神,在形式和手段上取得了成功。(3分)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该场报告会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成功创造出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3分)④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该报告会成功地解读了西柏坡精神的时代意义,实现了革命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3分)
(3)(4分)答案示例一:学习宣传贯彻西柏坡精神,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答案示例二:弘扬西柏坡精神,点燃中国梦想,实现伟大复兴。
答案示例三:弘扬西柏坡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
答案示例四:中国梦——永不止步的追寻。
答案示例五:追寻党的足迹,学习西柏坡精神,传承优良传统。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0.(25分)(1)特点:①内容细致、全面,?有一定的专业性?(包括教育阶段的划分、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都有明确规定)(或答连贯性、系统性和普及性);②注重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专业(职业或实业)教育的发展;③引进资本主义教育因素(或答学习日本资本主义学制),体现教育近代化趋势;④带有?中体西用?的色彩(或答具有封建性‘保守性’) ⑤年限过长(8分。任答四点得8分)
背景:《辛丑条约》后,清政府面临空前的统治危机,试图以新政挽救危机;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的影响;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冲击;民主革命形势高涨;洋务教育的启示;封建旧学制的落后性与影响;教育救国情怀(4分,任答两点得4分)
(2)观点:①把教育作为开展政治活动的重要手段,强调教育服务于政治;②阐述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提倡培养群体观念;③立足于挽救民族危机,注重培养政治素养。(4分,任答两点得4分)
(3)评价:①它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救国主张之一是民族危
机和忧患意识的共同产物,是对社会矛盾和时代挑战进行积极回应的产物;(2分)②教育救国论者重视教育,重视提高民族文化和民众的素质,促进教育近代化;有利于培养人才;有利于西学传播(向西方学习)(4分)③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过程中,他们没有认清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而企图通过发展教育的办法来拯救苦难的中国,这是一种无法实现的救国方案。(3分)(言之成理,皆可适当赋分)
41.(12分) 变化: 16世纪以前的研究是各地区各民族历史,以后才是真正的世界史(2分)
16世纪以前,因古代经济、交通条件的限制,地理知识的匮乏、人类的交往范围十分有限(2分)。
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发展促进各地经济联系;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促进世界由孤立到连成一起;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步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政治需要(6分)。
作用:研究世界历史视野的变化,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新领域,改变了观念;推动了世界文明史的研究。(2分)
42. (1)经济价值;艺术价值; 美学价值;科学价值(每点1分,共4分)
(2)当地紫外线较强,注意防晒;(2分)当地早晚温差较大注意保暖防寒(2分);景区范围较大,请勿单独离开团队;忌在风景区乱涂乱画;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徒步注意防水防沙,尽量穿高帮鞋(任意一点给2分)
43. (1)Ⅰ(2分)
(2)地壳运动活跃,岩层破碎,风化作用(外力作用)显著,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质(2分);山区多沟谷发育,地势起伏大;(2分)植被覆盖率差;(2分)夏秋季节冰雪融水量大,形成携带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分)
44. 占用土地资源; 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污染土壤; 影响人类和其他动物健康(任意3点,每点2分,共6分) 加强对矿渣周围环境的监测;加强对矿渣的管理; 建设矿渣库存放(任意2点,每点2分,共4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从海(水)陆兼运到基本仰赖运河漕运;漕运专业化,由熟悉水情的漕军就近兑运;多次改革,组织管理逐渐完善。(6分)
(2)保证了南粮北运,保障了京师和北方军民的粮食供应,有利于国家稳定;减轻人民的负担,封建国家的人身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