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动能和动能定理
1.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表达式为 1 2 一 一 Ek = 2mv。动能是标量,具有相对性。 2. 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 等于物体在这个过 程中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动能定理,表达式为 W= Ek2 — E<1。 3. 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 则W为合力
关键语句做的功,它等于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 4 .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课前白丄学习?基稳才葩楼高
、动能
1. 大小:6 = -2mv。
2 .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焦 _ 1 J = lN_m= 1 kg?m 2/s 2。 3.标矢性: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只有正值,没有负值。 二、动能定理 1.
方向相同的恒力
推导:如图7-7-1所示,物体的质量为 m在与运动F的作用下发
生了一段位移I,速度由V1增加到V2,此过程力F做的功为 W
—*i
m . --------- 1 ---------- . 图 7-7-1
2. 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1
3 .表达式:W= Ek2 — Ekio
4?适用范围: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 运动。
1. 自主思考一一判一判
(1) 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也大。(X)
(2) 某物体的速度加倍,它的动能也加倍。(X) (3) 合外力做功不等于零,物体的动能一定变化。(V) (4) 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合外力做功一定不等于零。 (5) 物体的动能增加,合外力做正功。(V) 2. 合作探究一一议一议
(1) 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在卫星的运动过程中,其速度是否变化?其动能 是否变化?
(X)
图 7-7-2
提示:速度变化,动能不变。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速度方向不断变化,由于速度 是矢量,所以速度是变化的;运动时其速度大小不变, 所以动能大小不变,由于动能是标量, 所以动能是不变的。
(2) 在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率将手中的小球以上抛、下抛、平抛三种不同方式抛出,落 地时速度、动能是否相同?
提示:重力做功相同,动能改变相同,末动能、末速度大小相同,但末速度方向不同。
课堂讲练设计举一陡通类题
考点一 对动能、动能定理的理解
电通知识
1. 动能的特征
(1) 动能是状态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相对应。
(2) 具有相对性:选取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速度不同,动能就不同,一般以地面为参
2
考系。
2.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i)表达式W= A H中的W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思踣一 =>
碱总功的两种思跖
求总功
w=w^wz^+—
-思路二 斗(求合力F)斗(求总功屮-刊刊,
(2)动能定理描述了做功和动能变化的两种关系。 ①等值关系:物体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合力对它做的功。
②因果关系:合力对物体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式的能与动能相互转化的过程,转化了多少由合力做的功来度
量。
做功的过程实质上是其他形
1.(全国丙卷)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t内位移为s,
)
3s
B. 2T
4s CT
8s D〒
S v= ,设时间t内的初、末速度分别为 vi和 解析:选A质点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
Vi+ V2 vi + V2 s 1 2 1 2 s
V 2,贝y v= 2—,故—~2 -=-。由题意知:qmv = 9X gmv,贝U V2= 3vi,进而得出 2vi =孑。
V2 — vi 2vi s
质点的加速度a= t~ =厂=严。故选项A正确。 2.(多选)一质量为 0.i kg的小球,以5 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与竖直
墙壁碰撞后以原速率反弹, 若以弹回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则小球碰墙过程中的速度变化和
动能变化分别是 ( )
A. △ v= i0 m/s B. △v= 0
C. △ E< = i D. △ E< = 0
J 解析:选 AD 小球速度变化 △ v = V2 — vi = 5 m/s — ( — 5 m/s) = i0 m/s,小球动能的 变 i 2 i 2 化量△ Ek= zm\\2 — ?mv = 0。故 A、D正
确。
3.下列关于运动物体的合外力做功和动能、速度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3
A. 物体做变速运动,合外力一定不为零,动能一定变化 B. 若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 C. 物体的合外力做功,它的速度大小一定发生变化 D. 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解析:选C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但合 外力不为零时,做功可能为零,动能可能不变,
A、B错误。物体的合外力做功,它的动能
一定变化,速度也一定变化, C正确。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但合外 力不一定为零,D错误。
动能定理的应用
Q通知识
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2.动能定理的优越性 牛顿运动定律 只能研究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直线运 适用条件 动的情况 动能定理 对于物体在恒力或变力作用下做 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均适用 只考虑各力的做功情况及初、末状 应用方法 运算方法 相同点 要考虑运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矢量运算 态的动能 代数运算 确定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不涉及加速度、时间,不涉及矢量运算,运算简单,不 易出错 结论
◎通方怎
[典例]如图7-7-3所示,用一块长Li= 1.0 m的木板在墙和桌面间架设斜面,桌子高
H= 0.8 m,长L2= 1.5 m。斜面与水平桌面的倾角 0可在0?60°间调节后固定。将质量 m
=0.2 kg的小物块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卩2,忽略物块在斜面与桌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 m/s2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卩i = 0.05,物块与桌
(重力加速度取g= 10
)
4
(1) 求0角增大到多少时,物块能从斜面开始下滑; (用正切值表示)
(2) 当0角增大到37°时,物块恰能停在桌面边缘,求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已知 sin 37 ° = 0.6 , cos 37 ° = 0.8)
(3) 继续增大0角,发现0 = 53°时物块落地点与墙面的距离最大,求此最大距离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 物块要沿斜面下滑的临界条件是
m?n 0 =卩imgcos 0。
(2) 物块平抛的水平距离与桌子长度之和为落地点到墙面的最大距离。 [解析] ⑴为使小物块下滑,应有
mgsin 0 >卩imgcos 0
0满足的条件tan 0 > 0.05
即当0 = arctan 0.05
时物块恰好从斜面开始下滑。
(2) 克服摩擦力做功 W/=1mgL1cos 0 + 卩 2mgj L2 — L1 cos 0 ) 由动能定理得mgLsin 0 — W= 0
代入数据得1 2= 0.8。
1 2
(3) 由动能定理得 mgLsin 0 — W= ^mv 代入数据得v= 1 m/s
一 1 2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H= ^gt , x1=vt 解得t = 0.4 s
X1= 0.4 m
Xm= X1+ L2= 1.9 m 。
[答案](1)arctan 0.05
(2)0.8
(3)1.9 m
动能定理与牛顿运动定律在解题时的选择方法
(1) 动能定理与牛顿运动定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两种重要方法,同一个问题,用动能定 理一般要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起来更简便。
12;
Xmo
如果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