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Ksp(PbSO4)=1.82×10,Ksp (PbCO3)=1.46×10请回答下列问题:
-8-13
(1)加入碳酸钠溶液后PbSO4转化为PbCO3。转化的方程式为:PbSO4(s)+CO32-(aq)=PbCO3(s)+SO42-(aq),通过计算(保留2位有效数字)说明该反应程度很大的原因:___________。这一步骤中,也可以将碳酸钠溶液改为碳酸氢钠溶液,写出用碳酸氢钠溶液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根据图溶解度曲线(g/100g水),由滤液I得到Na2SO4固体的操作为将“滤液1”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乙醇洗涤后于燥。
(3)步骤③“酸溶”,为提高酸溶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任意写出一条),生成NO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滤液2”中可循环利用的溶质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步骤④“沉铅”时若将Pb(NO3)2溶液与0.02mol·L-1的H2SO4等体积混合生成PbSO4沉淀时,所需Pb(NO3)2溶液的最小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ol·L-1。 四、综合题
10.“低碳经济”备受关注,CO2的排集、利用与封存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1)将一定量的CO2(g)和CH4(g)通入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O2(g)+CH4(g)
2CO(g)+2H2(g)
-1
①已知CH4(g)+2O2(g)===CO2(g)+2H2O(g) △H1=-802kJ·mol CO(g)+1/2O2(g)===CO2(g) ΔH2=-283kJ·mol-1 CO(g)+H2O(g)===CO2(g)+H2(g) △H3=-41kJ·mol-1 则反应CO2(g)+CH4(g)
2CO(g)+2H2(g)的△H=___________。
2CO(g)+2H2(g)的反应速率和平衡。起始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
(2)为了探究反应CO2(g)+CH4(g)
入CO2与CH4,使其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0mol·L-1
①平衡时,根据相关数据绘制出两条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曲线(如图):v正(CO2)和v逆(CO),则与v正(CO2)
相对应的是图中曲线___________(填“甲”或“乙”);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某一时刻降低温度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曲线甲对应的平衡点可能为___________(填“D”“E”或“F”),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当压强为P2时,在y点:v(正)___________v(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压强p1___________p2(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原因是___________;
若p2=6MPa,则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MPa2(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11.根据周期表中元素原子结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C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达式为___________,基态As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______形。
(2)已知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化学键特征,O22+与元素N的单质互为等电子体,则O2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3)NH3能与众多过渡元素离子形成配合物,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得到深蓝色溶液,向其中加人乙醇析出深蓝色晶体,加入乙醇的作用___________,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如图EMIM+离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πnm表示,其中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m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π66),则EMM离子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___________。
+
(5)NiO晶体结构与NaCl相似,晶胞中Ni2+位置在顶点和面心,则晶胞中O2-位置在___________,已知晶体密度为dg/cm3,N2+原子半径为xpm,O2-原子半径为y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胞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___(列出化简后的计算式)。 五、实验题
12.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验证文献上用乙烯气脱除氮氧化物。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设计实验制取纯净的乙烯气体和NO。 ①设计的制备C2H4装置如图所示:
资料:C2H5OH?CH2=CH2↑+H2O(主)
Δ浓硫酸C2H5OH+2H2SO4(浓)?2C+2SO2↑+5H2O(副) C+2H2SO4(浓)=CO2↑+2SO2↑+2H2O(副) 写出乙烯的电子式___________
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填小写字母)。
a KMnO4溶液 b Br2/CCl4溶液 c 浓NaOH溶液 d 浓硫酸 ②设计图装置制备NO气体
ΔΔ
装置D烧瓶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装置E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
(2)乙组利用甲组制得的C2H4和NO并选用下列装置进行催化反应,并检验乙烯的氧化物CO和CO2(部分装置可重复使用,已知C2H4可被热的CuO氧化为碳的氧化物,酸性高锰酸钾可氧化NO和C2H4,不氧化CO)。
①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K→G→___________→H→G→___________→M。(按顺序填一个或多个字母) ②K后接的G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③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④证明乙烯的氧化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
若NO还原为N2,乙烯氧化为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