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心理学》 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 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 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
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 .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 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
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 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 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 .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 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 考核要求
(一 ) 心理学的概念 识记:心理学的概念 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领会:
(二 ) 心理学的分支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
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
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
1.意识的概念
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
三、考核要求
(一 )意识的性质 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 )催眠现象
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了解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
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
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
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了解视觉系统和
了解社
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
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
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一 ) 感觉概述
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 )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 (三 )听觉系统
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 )知觉——感觉的整合
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 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五 )社会知觉
识记: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社会知觉的特性
领会:社会知觉的基本过程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类别、记忆系统中各成分的特点及
关系, 了解遗忘的规律及主动遗忘的作用、 记忆与学习的关系, 掌握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及学习策略。
二、本章重点:
1.记忆的过程 2.记忆系统 3.遗忘的规律及克服遗忘的方
法 4.学习的策略
三、考核要求
(一 )记忆概述
识记:记忆 领会:记忆的过程,记忆的类型
(二 )记忆系统
识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领会: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征与区别,记忆系统间各成分的关系应用:说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长时记忆储存与建构的特征
(三 )遗忘
识记:遗忘
领会:遗忘曲线,遗忘的原因,有意遗忘的作用
应用:如何提高记忆能力 (四 )学习
识记:学习
领会: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分类,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第五章
应用:学习的策略
思维与创造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思维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思维的基本特
隆,概念形成的过程与问题解决的实质和步骤,
形成问题解决的有关理论模式,
了解问题解
决的影响因素, 掌握想象和创造性的概念、测量、
影响因素等,掌握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
创造性训练的基本方法
本章重点:
1.思维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机制
2.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有关条件
3.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
4.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5.创造性的概念,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三、考核要求
(一 )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识记:思维的概念,思维的特征 领会:思维的机制识记:
( 二 )概念的形成过程
概念的性质和分类 领会: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条件
(三 )推理和问题解决识记:推理的概念,问题解决的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