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六 年级下册数学 备课教案
总复习 数与代数18课时 第1课时 总第44课时 课题 备课人 整数的认识 执教人 课时数 第1课时 5 知识与技能: 1、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2、进一步理解自然数、整数。 教学目标 3、整理常见的量以及计量单位,体会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复习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整数。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掌握整数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合能力。 教学重点: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发教学重难点 展数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设计 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 1、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叫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自然数的双重含义:(1)基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如:“5本书”中的“5”就是基数。(2)序数:用来表示物体排列顺序。如:“第3位同学”中的“3”就是序数。 2、整数:包括正整数(大于0的自然数)、0、负整数。 判断:(1)自然数都是整数。( ) (2)整数就是自然数。( ) 3、整数数位顺序表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1
(1)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 )。 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这样的计数方法叫做( )计数法。 (2)数位:写数时,数字所占的位置叫数位。 位数:一个数占有的数位的个数叫位数。 4、多位数的读写法: (1)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上“亿”或“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 例:9234516227读作: 1030020006读作: 60200000读作: (2)写法:写数时,要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要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 例:三十六亿零五百六十万写作: 七千零三万零九写作: 5、数的大小比较: (1)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就大。 (2)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大的数就大;最高位相同的,比较下一位数。 例:比较大小: 36809( )38609 1000320( )998000 6、准确数与近似数 (1)准确数:为了计数方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将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4380000 6700000000 50800000 (2)近似数:根据实际的需要,有时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这样得到的数叫原数的近似数。 例: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365021≈ 48031≈ 670437≈ 99984≈ (3)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二、练习: (1)146500000省略千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千万,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 2
(2)将两个整数分别四舍五入到万位,都约等于6万,其中一个大于6万,另一个小于6万,并且相差2,这两个数是( )和( )。 (3)五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80,这五个数分别是( )、( )、( )、( )、( )。 (4)用0、6、2、7、3、8组成不同的六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数是( ),最大的一个数是( ),两数相差( )。 (5)6592000070读作( ),省略亿位后面的数字取近似数是( )。 (6)一个9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计数单位是( )。 (7)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39,这两个自然数是( )和( )。 (8)一个数“四舍五入”后是5万,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9)一个8位数,它的个位上数字是7,十位上数字是2,任意相邻的三个数字的和都是15,这个数是( )。 (10)9950060000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 )。 整数的认识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叫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板书设计 自然数的双重含义:(1)基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如:“5本书”中的“5”就是基数。(2)序数:用来表示物体排列顺序。如:“第3位同学”中的“3”就是序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大于0的自然数)、0、负整数。 教师随笔
3
小学 六 年级下册数学 备课教案
课题 备课人 总复习 数与代数18课时 第2课时 总第45课时 数的认识(奇偶、公约数、公倍数质数课时数 合数、分解质因数) 执教人 第2 课时 5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奇偶数、公约数、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 教学目标 2、进一步理解整除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整数。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掌握整数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合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奇偶数、公约数、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质教学重难点 数合数、分解质因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整除A÷B 表示为A被B整除或者B整除A 2、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3、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个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个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4
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个性化修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