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组团——产业创新中心区
产业创新中心区,作为上海嘉定工业区(北区)启动的核心地块,是以核心技术开发、应用技术创新和产业研究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该区域根据功能主要划分为产业板块、总部经济办快、公共服务板块、政务管理板块等四大板块,具备产业研发、示范、总部经济、配套服务、政务管理等多种功能。产业创新中心区,凭借核心技术开发、应用技术创新、产业研究及先进管理等优势,开发新产品,占领相应主要市场,优化地区产业链,实现“设计力=经济力”,为上海嘉定工业区(北区)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进一步确立其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配套服务中心地位。
产业创新中心区以基地中部南北中心轴为主线展开,以在建的政务大厦为核心,沿汇源路沿线为开发面,形成南北向上、中、下;东西向左、中、右的区域规划结构。
? 东北组团、西南组团——综合工业区
综合工业区,以汽车零部件、光电子、精密机械制造、出口加工等产业为主,是上海嘉定工业区(北区)的发展未来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增长极。综合加工区域产业创新中心的配套服务业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快速、集中、高效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整个园区经济的发展。
目前已有大批企业入驻,如凤凰光学、小糸车灯、大众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强邦印刷、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荣海模具等已经建成,台振企业、宫后电子、嘉塘光电子、韩华综合化学、芬纳密封件、卓越紧固系统等四十多个项目正在建设中。
基地北部在建的政务大厦隔汇源路与新区主题公园相对,并与规划城市雕塑共同构成新区市政广场,形成新区公共服务区、会务展示区,西侧为行政商务配套区,东侧为总部经济区,构成新区的政务管理平台;基地中部商务休闲区处于地块核心区的有利位置,可同步服务于周边地块,西侧为公共服务平台及工业设计中心,东侧为会
21
务展示中心及高科技创业园区;基地南部由西至东依次为企业研发中心、预留被用地、都市工业园区,为新区的多样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 西北组团——出口加工区
出口加工区的设立将直接拉动地方制造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上海嘉定工业区的出口加工区将带来全新动力,其通关时间短、速度快、手续简便。
出口加工区满足综合工业区、产业创新中心在短期内快速交货和企业零库存管理的需求,使“上海嘉定制造”的产品在国际上快速市场化、且独具竞争力。
物流配套全区东临沪嘉浏高速公路,西至盐铁河,南靠宝钱公路,北达张江门泾。规划用地303公顷,其中建设用地248公顷 ,规划一期开发128公顷,获国务院批准,享有保税、便捷通关等优惠政策,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
(4)产业优势
上海嘉定工业区(北区),按照以核心辐射全区的规划思想,以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启动地块规划布局。
产业创新中心区,作为上海嘉定工业区启动的核心地块,是以核心技术开发、应用技术创新和产业研究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该区域根据功能主要划分为产业板块、总部经济板块、公共服务板块、政务管理板块等四大板块,具备产业研发、示范、总部经济、配套服务、政务管理等多种功能。
产业创新中心区,凭借核心技术开发、应用技术创新、产业研究及先进管理等优势,开发新产品,占领相应主要市场,优化当地产业链,实现“设计力=经济力”,为上海嘉定工业区(北区)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进一步确立其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配套服务中心地位。
22
(5)经济概况
嘉定工业区以打造“未来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光电子、机电制造和新型材料等先进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在世界排名前500家企业中,有20多家在嘉定工业区投资办企业,如德国大众、宝马、大陆,美国杜邦、中沪国际纸业、意大利菲亚特、日本富士通等。
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嘉定工业区紧紧依托制造业的优势和嘉定新城建设的契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在南区,工业区结合嘉定新城南门商务圈的建设,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调整业态,完善商业设施,提升地区品位,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企业得以竞相发展。在北区,工业区以产业创新中心、总部研发基地、广告创意产业总部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的现代服务业。
嘉定工业区围绕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不断优化农产品结构,并通过创建农业合作社,扶持粮食专业户。现在,嘉定工业区内的灯塔草莓、雨化黄瓜、旺泾韭菜等都显现了农业基地化、规模化建设的成果。
(6)园区环境
嘉定工业区水秀地灵,新兴休闲场所遍及城乡。在南区,随着嘉定新城的崛起,工业区内既有荷花园这样亲近自然的好去处,又有南门商务圈这样的现代化购物、娱乐、休闲场所。在北区,上海最大的动迁农民集中居住区“海伦小区”气势恢弘,嘉宝片林、沥江果园、雨化桂花园等等现代农业观光区也值得一睹。
2.1.3 项目建设的产业背景
1.我国果汁加工现状分析
23
我国饮料工业从80年代才得以迅速发,1980年全国饮料产量30万吨,到1994年已达600万吨,14年增长了20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饮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对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的天然果汁饮料特别青睐。国际上果汁工业近10多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如日本果汁饮料产量增长近20倍,德国果汁销售额增长1.6倍,欧洲及其它发达国家罐装果汁饮料的增长达400%。国际果汁贸易量300多万吨,金额达40多亿美元,发达国家每年人均摄取果汁达34升。国际市场对果汁饮料十分注重营养保健和嗜好,果汁饮料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以清爽利口、低甜度、高果汁、低热值为代表。我国果汁饮料生产起步较晚,在整个饮料生产中只占6%~8%。近年来,从国外引进50多条果汁(包括浓缩)生产线,产量、质量有很大提高,代表性的果汁饮料有杏仁露、椰子汁、札果汁、苹果汁、称猴桃汁、果茶等。复合果汁、混合果汁刚刚起步,浓缩汁只有几千吨,仅占世界产量的0.2%左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优质原料基地;工艺技术不够先进;技术装备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小、产量低,全国果汁饮料约40万吨,年人均仅0.33升;品种也只有几十个,与国际上300多个品种相比,差距甚大,产品质量不太稳定,果汁变色、沉淀,营养成分、维生素C的保存率不高等问题尚未很好解决,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有时还有假冒伪劣产品出现,这远远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发挥我国资源优势,选育优良制汁品种;
我国地域辽阔,果品资源十分丰富,如苹果产量达1100万吨、梨达400万吨、李子103万吨(均居世界第一),柑桔700万吨(居世界第三),称猴桃23万吨(仅次于新西兰)。应筛选出适于制汁的品种,使宝贵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时要建立优质原料基地,选育和推广加工专用良种,如优良葡萄制汁品种庚可、康拜尔早生优良苹果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