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亦可窥豹
——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教学目标
1、学会审题:如何读懂材料? 2、学会立意:怎样立意最佳?
教学方法:
1、 讨论法。 2、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聊的话题是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一:显示课题)
管中亦可窥豹
——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什么是新材料作文呢?我想先听听同学们的看法(学生能说则说,不能说由老师解说,并展示课件二)
什么是新材料作文?
提供一则或几则材料,不提供话题,考生阅读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的一种作文形式。
明确:新材料作文实际上就是要我们自己从材料中去找到写作的中心,怎么读,怎么找,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审题”与“立意”。在探讨“审题”与“立意”的方法之前,我们先要明确立什么样的“意”。 “千古文章意为高”,而“意”当然有高下好坏之分,一个好的立意,首先就定下了全文的格调,让文字有了向纵深处展开的前提。同学们在这个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三:学生讨论交流的立意示例)
下面是一组从二调考场作文中摘录出来的立意,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你认为这些立意好不好?
人生需要永不满足的追求; 人都有笑与不笑的权利;
控制好表情,人生方能如流水般任方圆 ; 不要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 不要用金钱衡量人的价值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立意的缺陷(出示课件四)
脱离材料内容想当然 —— 立意不准 不明确表示赞成反对 —— 立意模糊 立意停留在感知表象 —— 就事论事 忽视语言表达的锤炼 —— 表达随意
我们清楚上面这些立意的缺陷,是否可以将它们进行修改呢?老师作了一下尝试,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五)
做真实的自己; 人都有笑与不笑的权利;
1
做人有分寸方能进退自如 控制好表情,人生方能如流水般任方圆 ; 宽容是美德; 不要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 世俗的价值标准衡量不出
追梦者灵魂之重 不要用金钱衡量人的价值
二、佳作欣赏
这是荆州市二调考试中一组满分作文中的开头片段,我们看看这些同学立意的精彩之处。请看大屏幕(课件六、七:佳作欣赏): (1)《做最本真的自我》:世界上最朴实的是个“真”字,最难的也是个“真”字。做最本真的自我的人,清醒,坦荡。他们从不纠结于内心的选择,顺从内心坚定地指引,昂然向前。 (2)《让我们对明星多点宽容》每逢明星亮相,粉丝疯狂,气势壮阔,仿佛明星已成为了神。的确,身为公众人物,生活中需要他们的表演,但他们不能在生活中无时无刻的表演。他们也需要观众对自身的宽容。明星亦不是圣贤,也有过错之时,我们不仅是批判,更要谅解。 (3)《请给我一个表情的自由》李娜没有笑容,却引来铺天盖地的热议,其实,笑与不笑只是随心,恰到兴致时,便流露出来,自然出镜,也是一番风采。请给我一个表情的自由,平对风雨,安然于己。 (4)《公众人物更应注意自己的言行》李娜澳网夺冠后,一张摆臭脸的照片引发了轩然大波。因为言行不当而引起争议的公众人物,李娜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迟滞的灵魂越来越跟不上匆匆的脚步。作为公众人物,理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为社会注入向上的正能量。 不难发现,这些满分作文的同学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议论文这种文体,看他们的第一段文字,我们能找出在立意方面有哪些共同的优点吗? 提示学生:可看观点句的句式特点,内容特点。(出示课件八)
什么是好立意 表达——简短凝练; 立场——态度鲜明; 思想——理性深度;
表达观点句子简短,凝练;观点肯定或否定,态度要鲜明;观点具有理性深度,能给人一定的启示——没有停留在材料的表象,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把感性的现象认知上升到了有一定哲思(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我们看到了这些同学由表及里审读材料的思维过程。
三、方法探寻:
拿到作文材料,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准感悟点,立好意也就是确定中心呢?首先第一步当然是读材料。
1. 读懂材料。(大家平时是怎么读的呢?学生交流。)
明确:读懂材料,要对材料进行全面解剖。如何读懂材料呢?
新材料作文所给材料的类型有事件叙述型,评述型,故事型,小诗,名言,图画等,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材料,都有涉及到一个或几个对象,所以首先要找到其中涉及的不同对象(也可以说是我们看材料的角度)。比如二调作文中的李娜,政府和公众媒体;而这些不同对象在材料中又都会有自己的表现,或言行举止,或神态心理,或品行特征,或感情态度,或观点评说——这些表象的内容就是我们展开思维联想的多个切入点,因为它们一定表现了某种深刻的道理;透过这些表象去分析,是什么观念导致他们(它们)有材料中的那些表现,是不是某种人生观,价值观或世界观导致的呢?这样引申,就能透过表象分析找到背后隐藏的
2
深刻的人生道理。也就自然避免了就事论事的浮浅和缺少理性深度的问题。 (出示课件九:读懂材料的方法)
读懂材料的方法
找角度——材料涉及的多个对象
抓表象——行为表现,情感态度,品性特征,内在联系
析原因——深刻道理(价值观,人生观或世界观)
找角度——材料涉及的多个对象;抓表象——对象的行为表现,情感态度,品性特征;析原因----某种思想观念,某个道理,人生观,价值观或世界观。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也不要忘了我们阅读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抓关键词句。根据新材料作文常见的材料类型,寓言性材料抓揭示寓意的词句;评述性材料抓议论抒情的词句;事件性材料抓提示事件结果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或前提的次句进行分析;文学性材料抓体现哲理的词句,等等。 (出示课件十:抓关键词句)
抓关键词句
寓言性材料——抓揭示寓意的词句 评述性材料——抓议论抒情的词句 文学性材料——抓体现哲理的词句 事件性材料——抓表述因果的词句
2. 确定最佳的感悟点。 通过解读材料,我们对材料有了多方面的认识感悟,但是我们的文章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来立意。筛选的第一个原则应该是这个认识是正确的,不偏激;正确更重要表现在感悟认识不能脱离材料的内容;其次它必须有理性的深度;三当然还要自己有话可说——写议论文,你心中有足够的事例事理可作论据,利于做一定深度的分析论证。 (出示课件十一:确定最佳感悟点)
确定最佳感悟点:
认识要正确不偏激 认识符合材料内容 认识要有理性深度 便于自己有话可说 尽量避免老生常谈
3. 提炼观点。当我们读懂材料,透过现象分析,找到那些现象揭示的某个道理,其实已经把观点提炼出来了,现在最后要做的是用恰当的句子把观点表达出来。首先表达观点的句子要简短,凝练;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要鲜明;关键是观点是要方便深入论证的论点,避免大而抽象。(出示课件十二:提炼观点)
提炼观点
表达观点句 简短而凝练
肯定或否定 态度要鲜明 观点利深入 忌大而抽象
上面就是审题立意的三大步骤(出示课件十三:审题立意三步骤)
审题立意三步骤
读懂材料——找准最佳感悟点——提炼观点
我们说这些方法未免有纸上谈兵之嫌,那到底能否可以用作借鉴来审读材料,快速立意呢?请看大屏幕:
四、实战演练
3
(出示课件十四) 材料一:
“一只老鸟指着开着门的鸟笼对它的几个孩子说:“进去吧,我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家。” “不,我们要上天!”它的孩子回答说。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立意示例
老鸟的角度来立意: 放手才是真爱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养成健全人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爱是理解,不是禁锢。 从小鸟的角度立意(出示课件十五:立意示例) 人应自立自强。( 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我的地盘我做主;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活出自己的精彩;自己的道路自己走) 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生是见识,不是活着 (出示课件十六:“老鸟”与“小鸟”的角度) 尊重个性 发展未来
有限制的自由才是真的自由
人生在因循守旧中暗淡,在开拓创新中精彩
(出示课件十七:抓关键句) 抓关键词句:
鸟笼——安逸舒适生活;平凡平庸;
立意:不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做搏击风雨的雄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拒绝平庸 上天——困难艰险;奋斗,拼搏,精彩
立意: 人生的价值在于挑战困难 “老鸟”与“小鸟”关系的角度 拼搏的人生才精彩 (出示课件十八:材料二) 材料二:
2月26日晚,华中科技大学 校长李培根应邀为该校学生做了一场名为《闲话人格养成》的讲座。“根叔”非常犀利地指出了当前中国大学生人格缺失的现状,部分大学生人格中出现了“恶”的情况,诸如冷漠、麻木、自私、缺乏责任感。唯有形成独立的人格才能算是成为一名健康的人。所以李培根建议大学生们要形成独立的人格,需要懂得人存在的真正意义,能够耐得住寂寞在独处中思索人生,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讲座后,针对近日在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主编的2014年中国734所普通本科大学的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华中科技大学跌出前10名,屈居第11名的问题时,李培根回应,首先是要向华科大的学子道歉,如果同学们要寻找原因的话,那就“怨李培根吧”。 (一)学生交流展示:(5-8分钟) (二)教师示例展示:
1、解读材料: 这则作文题给的是组合型材料,第一则属于评述性,很容易发现其中的评述都指向大学生“养成独立人格”,根叔的话从现状,危害以及如何养成做了评述。第二则表面看是根叔在道歉,把学校排名落后的责任归到自己身上,我们看到根叔身上的一些美好品德:作为名人敢于道歉,出了问题从自身找原因,敢于承担责任,有担当,这些不正是第
4
一则材料中说到的独立人格的内涵吗?第一则材料是言传,第二则材料不就是身教吗?由此我们就可以这样来立意:
2、立意示例(课件十九) 根叔的角度:
做人要有担当 ;独立的人格在于勇于担当
人要勇于承担责任 ;反省自己永远是生活最好的调和剂 以身作则 ; 要言传,更要身教
言行一致做人;言行一致也是一种人格的魅力 真诚为人品自高
学生的角度:成才先成人
养成独立人格 收获健康人生
(出示课件二十:材料三) 材料三:
农夫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他的羊群里有一只黑羊。农夫为此感到遗憾,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农夫与羊群走散了。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四处寻找的农夫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 (出示课件二十一) 寻找切入口立意: 1、从农夫的角度看: (1)成见会害死人的。 (2)尊重各自的特点。
(3)既然没有办法改变事实,就要改变自己的心态。 (4)存在及即是合理的。
(5)不要以自己的好恶作为评判事物的标准。 (6)追求完美也许就是一种缺陷。
2、从黑羊的角度来看(出示课件二十二) (1)天生我材必有用。
(2)特色就是自己的价值。 (3)以貌取人的代价。 (4)事实胜于雄辩。 (5)坚守自我的个性 (6)用行动改变成见。 (7)学会欣赏缺陷之美。
结束语(出示课件二十三:再见!)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