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宋史载,“朝廷政事,以民为本。与民亲者,莫如逐路监司,及州长吏。祖宗以来,常重其选。故监司辞见皆得上殿,而州长吏,人数猥多,不可人人廷见。则择其州之要重繁剧、与夫沿边守御之地为长吏者,则许上殿”。对材料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A. 宋代加强对地方要员的控制 B. 强调选官采用等级授职 C. 宋代防止官员失职危害民生 D. 彰显皇帝的信任与恩宠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代的地方要员在离京赴任时,通常要当面向皇帝本人辞行,时称“陛辞”“辞见”等,以彰显皇帝的信任与恩宠,但其实质意图是加强对地方要员的控制,与“祖宗以来,常重其选”“则择其州之要重繁剧、与夫沿边守御之地为长吏者,则许上殿”相符合,排除D项,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古代是专制制度,不是民主,排除C。 2.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比例
曹魏 26% 西晋 15% 东晋 4% 隋 17.2% 唐 24.5% 北宋 46.1% 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 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 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题中表格中的数据看,曹魏、西晋、东晋,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下降,这是九品中正制造成的有利于士族地主、不利于寒门子弟的局面,隋、唐、北宋,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上升,这是实施科举制的结果,故B项正确;西汉以来封建社会主流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发展与材料中选官制度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文化下移趋势不符合表格中数字变化表现,故D项错误。
3.古代雅典,在公共节庆表演戏剧的时候,实行“观剧津贴”制度,对陪审法庭的陪审员实行有报酬的陪审员制度,伯里克利时代还对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发放津贴。这些制度 A. 推动了工商业经济发展 B. 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C. 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落 D. 调动了公民参政积极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古代雅典对参加公共事务甚至观剧的公民都发放津贴,说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积极性,故D正确;津贴制度与工商业发展关系不大,A错误;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B错误;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的根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制度的弊端,并非津贴制度,C错误。
4.古罗马的某些法学家被授予“公开解答权”,这使他们的解答对各个具体案件产生拘束力,有“公开解答
权”的法学家享有崇高的权威,受到无与伦比的推崇。“公开解答权”的出现 A. 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 B. 动摇了罗马法公正理念 C. 束缚了法官依法断案 D. 维护了罗马贵族的特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古罗马的某些法学家被授予“公开解答权”,他们通过积极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以充实罗马法律,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公开解答权”是对法律的解释,有助于法官依法断案,排除C项;这种“公开解答权”对于法律的解释,其适用不是只针对特定对象,不能起到维护罗马贵族特权的作用,排除D项。
5.史书记载: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了别人的意见,否决了内阁的建议。于是,第二天,内阁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政府瘫痪。乔治二世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出面恭请内阁复职。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
B. 在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C. 对内阁全体成员和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产生了重要影响 D. 对内阁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发展和演变。
“内阁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详解】政府瘫痪”并不能反映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故A项与材料反映内容不符,是符合设问的正确选项。结合材料及所学,B、C、D项均是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或重要影响,与设问要求不符,故排除。
【点睛】本题是材料型与逆向型的综合性选择题,要求学生要注意审题,并牢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6.南北战争后,美国制定并通过了第14条宪法修正案,宣布:全体美国人不仅是他们那几个州的公民,也是美国的公民。这一修正案 A. 维护了美国的共和体制
B. 解放了美国的黑人奴隶 C. 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D. 保障了美国公民的权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全体美国人不仅是他们那几个州的公民,也是美国的公民”,体现出国家统一的观念,宪法修正案体现出联邦政府权力的扩大,故C正确;共和制指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制度,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美国的黑人奴隶,B错误;材料反映出国家统一的观念,没有涉及公民的权利,排除D。
7.有学者指出:斯图亚特之前的英国本就有立宪君主之事实,历代英国君主为传统政治文化、宪政精神自觉制约。因此,所谓“光荣革命”实际上不过一场复古改制,君主立宪应该称为“君主复宪”。这一观点旨在
A. 弱化“光荣革命”在政治变革中的应有作用 B. 指出英国近代议会权力至上的本来面目 C. 肯定英国近代代议制度形成的历史意义 D. 肯定斯图亚特王朝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光荣革命”实际上不过一场复古改制”看,这位作者的观点是认为,“光荣革命”只不过是将英国立宪君主文化重新“复古改制”,并没有真正实现变革,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涉及英国议会权力至上的内容,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突出英国近代代议制度形成的历史意义,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斯图亚特王朝”统治之前,并不是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故D项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符合。
8.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 ) A. 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巩固 B. 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 C. 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