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1.4 雾
***
***
特征值及雾日的季节分布。
1.18
相对湿度
特征值及季节分布。
1.19
雷暴
特征值及季节分布。
2.28
水文
在以下各水文项中,应分别简述各种水文测站及临时测站的位置与高程、观测时间、观测方法、测波浮鼓位置等情
况,使用资料年限及其代表性。
2.1.41
潮汐及水位
(1)水位基准面及与其他基面的关系,附基面关系示意图。 (2)潮汐性质及潮型、水位特征值。 (3)设计水位。
包括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极端高水位、极端低水位;内河应论述拟建工程的设计水位标准, 计高水位、
设计低水位、施工水位。
(4)乘潮水位。 (5)气象增、减水。
气象增、减水的发生频率、季节分布、特征值及对港口运营的影响。
2.1.42
确定设
波浪
(1)工程水域波浪概况及对工程的影响,附波玫瑰图。 (2)波要素的特征值及季节变化。 (3)各种设计波要素。
确定设计波要素的推算方法、外海或观测点的设计波浪要素以及建筑物处设计波浪要素。必要时应通过模型计算分 析确定。
2.1.43
水流
(1)工程水域潮流或径流的性质、运动形式。
(2)各水流测点的流矢图、特征值和季节(或潮期)变化。 (3)径流的特征流量和分布特征。
2.1.44
冰况
给出冰期、冰型、冰量、冰厚、流冰速度和方向、冰的分布范围等,分析其对工程施工和港口营运的影响。
2.29
地形、地貌及工程泥沙
(1)简述工程区域水陆域地形、地貌特征。
(2)分析泥沙来源与水动力条件、泥沙运移方式和途径。 (3)分析底质泥沙和含沙量的分布特征。
(4)工程所在岸段的海岸稳定性分析或河势稳定性分析。 (5)泥沙冲淤变化及治理措施。
从地貌特征和水动力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海(河)岸稳定性、地形演变规律与冲淤变化,结合已建工程状况及有
关模型试验,研究工程建设对地形、地貌环境的影响,提出工程治理措施。
***
***
1.20 工程地质
(1)工程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2)岩土层分布及工程地质。
简述地质勘察工作情况,描述工程地点各岩土层的高程、厚度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列出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附地质剖面图。
当基岩面或主要持力层、软土层对主要建、构筑物的布置、结构及工程量影响较大时,应绘制岩面或主要持力层等
高线图、淤泥或淤泥质土等厚度图。
(3)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评价工程地点的工程地质条件,推荐地基持力层;对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如砂土液化、软土、滑坡、岩溶、泥石流
等进行评价;重点阐述土层强度和滑动因素等主要工程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1.21
地震
简述工程区域的地震史、地震地质;确定地震基本烈度,有地震基本烈度或者进行了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地区,可直
接采用其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对位于构造背景复杂、地震多发的危险区(高烈度区)的重大建设项目和重要建筑物,
应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
1.22
港口作业天数
说明港口作业所允许的风、降水、雾、波浪、冰况等要素的标准,综合分析各自然要素对港口作业的影响,并参考
附近类似码头作业情况,确定本工程年作业天数。
2.30
外部配套条 件
阐述项目建设所需的外部配套条件,包括交通条件、水资源和给排水条件、电源和供电条件、电信条件、地方材料
和施工条件及其他方面条件与发展规划情况,分析当地现有条件能否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说明不良条件对项目的影响。
外部配套条件应尽可能依托社会或由市场解决,依托社会配套或由市场解决的,应说明与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协商结果
或达成协议情况,并附有关使用条件、价格等书面协议;若需自行建设,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说明建设的理由、建设方
案和投资等。
2.31
用地及水域使用条 件
调查工程地点土地使用现状,说明项目使用土地的性质以及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有
关规定等。研究用地条件对港口项目的影响。
调查工程所在水域开发利用现状。沿海港口应说明项目使用海域是否符合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划及与相邻功能区协
调情况等;内河港口应说明项目使用水域是否符合有关水利、城市等规划情况。研究水域开发利用状况对港口项目的影 响。
2.32
环境条 件
调查工程区域环境保护现状、环境容量状况以及环保政策、法规情况,工程环境保护设施,接纳本项目的能力。研
究环境状况对港口项目的影响。
2.33
建设条 件评价
***
***
对工程地点的建设条件给出简要的综合评价结论。对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自然条件、外部条件、用地及水域使用、
环境影响等重大问题作出说明。
第 4 章 总平面布置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