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物理学中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下列研究过程中采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A.用磁感线来表示磁场
B.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选用轻质卡片
C.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D.在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用一根相同的蜡烛来研究成像的性质 C 【解析】 【详解】
A. 利用磁感应线去研究磁场分布规律,这种研究方法叫模型法,不符合题意;
B.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选用轻质卡片,忽略了纸片质量的影响,用到了理想实验法,不符合题意;
C. 电磁铁磁性强弱不能直接观察,通过观察被吸引的小铁钉数间接知道了电磁铁磁性的强弱,采用的是转换法,符合题意;
D.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用两根相同的蜡烛是利用了等效替代法,不是转换法,不符合题意. 2.WiFi上网是当今广泛使用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它快递信息用到的是( ) A.红外线 C 【解析】 【分析】 【详解】
WiFi利用了电磁波中的微波技术进行信息传输,故应选C. 【考点定位】 电磁波的传播
3.端午情浓,粽叶飘香。端午节那天,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一现象表明(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D
【解析】分子动理论内容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
B.紫外线
C.电磁波
D.超声波
互作用引力和斥力。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会闻到粽子的香味,这就是扩散现象; 故选:D。
【点睛】一定要熟记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性质,并会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4.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响度表示音量的大小,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指声音的感觉特性,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人的说话声.所以改变音量就是改变响度的大小. 5.光的三原色是 A.黄、绿和蓝 D 【解析】 【详解】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按一定比例混合可组合出不同的色光。
6.为了响应“低碳生活”,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风景树向后“飞过”,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树 D 【解析】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飞过”,则他是以自行车或自己为参照物. 故D正确;
而以树、地面、楼房为参照物时,树与这些物体没有位置的变化,是静止的,故ABC错误; 故选D.
点睛:重点是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7. “风云四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它距地表高度为36000km,利用红外遥感技术拍摄合成如图所示的微信启动页。在2017年9月短时替代了NASA(美国宇航局)拍摄的非洲大陆上空云图,寓意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地面
C.旁边的楼房
D.自行车
B.红、黄和蓝
C.红、黄和绿
D.红、绿和蓝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A.卫星能够拍摄到地球,是因为地球是光源
B.图片中的“地球”下方加入了一个人的剪影,剪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红外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以地球为参照物,“风云四号”卫星是静止的 D 【解析】 【详解】
A.因为地球可以反射太阳光,所以我们在太空中能看到地球,而地球本身不是光源,故A错误; B.图片中的“地球”下方加入了一个人的剪影,剪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红外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故C错误;
D.以地球为参照物,“风云四号”卫星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D正确;
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三个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A的示数变小,V1的示数不变,V2的示数变小 B.A的示数变大,V1的示数变大,V2的示数变小 C.A的示数变小,V1的示数不变,V2的示数变大 D.A的示数变大,V1的示数变小,V2的示数变大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图可知,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V1测量的是电源电压,所以电压表V1的示数保持不变;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P滑变大,而灯泡的电阻不变, ∴电路中的总电阻R变大, 又∵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由公式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I变小; 由公式UL=IRL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UL变小, 因此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U﹣UL变大, 所以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 故选C
9.下列常见的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C.跳高运动员跑过杆后会落向地面
D.投掷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仍能继续向前运动 C 【解析】 【分析】
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叫做惯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详解】
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不能立即停下来,能用惯性知识解释,不符合题意;
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获得一定的速度后起跳,起跳后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提高了运动员的成绩,能利用了惯性知识解释,不符合题意;
C、跳高运动员跳过横杆后,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从最高点落向地面,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符合题意; D、投掷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能用惯性知识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下列有关实验探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只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时,应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
C.在探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要把质量不同的钢球放到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
D.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通电时间、电流相同,改变电阻的大小 D 【解析】 【详解】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观察泡沫塑料凹陷深度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错误;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压力,故B错误;
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探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应控制钢球的质量相同,把钢球放在斜面的不同高度,以改变速度,故C错误;
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通电时间、电流相同,改变电阻的大小,故D正确.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有关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B.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物体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D.内燃机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AD 【解析】 【详解】
A、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存在相互排斥的力即斥力,故A正确;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不是仅仅是气体分子才会扩散,液体和固体分子也会发生扩散现象,故B错误;
C、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功了,故C错误; D、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将燃气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
12.近几年,济南市的家用汽车保有量急剧攀升,导致市区道路拥堵日益加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动机把燃料的化学能完全转化成了机械能和内能 B.及时清理后备箱的闲杂物品能够减少能源的无谓浪费 C.排气管的黑烟在污染环境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浪费 D.加油时能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CD 【解析】 【详解】
A、由于燃料不能完全燃烧,所以发动机不可能将燃料的化学能完全转化成了机械能和内能,故A错误; B、及时清理后备箱的闲杂物品可以减轻车的重力,可以节约能源,故B正确; C、黑烟是燃料不完全燃焼造成的,浪费了能源,同时还污染了环境,故C正确; D、加油时闻到汽油味是由于汽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BCD。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