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3:18: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读题,辨析”倒”的读音。预测一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会是怎样的一座老屋? (2)读第一、二自然段,随机认读并理解”门板、准备”。

师提问:你眼前看到了一座怎样的老屋?和你预测的一样吗?哪些差不多?哪些不一样? 2.预测故事内容。 (1)整体预测。

师:明明准备倒下的老屋怎么就”总也倒不了”呢?请你预测一下,可能发生了什么,说说你预测的依据。

学生预测,教师适时概括并填表(预设):

(2)出示旁批。

师:这些旁批,是别的同学读到这个题目时的预测,你认为他们预测的依据是什么?(预设 )

(3)随文预测。一边读,一边大胆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并把预测的内容像文中的旁批一样记录在课文旁边。

二、交流预测的内容,感知预测 1.交流预测的内容。

师: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在什么地方预测了?预测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概括填表(预设):

2.小结:根据文章的题目、插图和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可以大胆预测。出示课后题左边的泡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洞、准”等13个字。

2.知道要结合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预测故事内容,初步体会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3.知道预测的内容跟故事的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教学过程:

一、回顾预测过程,明白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 1. 出示表格,回顾预测的过程,讨论预测的依据。(预设)

2.小结:根据故事里的内容,结合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我们可以大胆预测。

二、辨析预测的内容,懂得预测正确与否并不重要 1.辨析预测的内容。

再读课文旁批中的预测和自己的预测,说说哪些和课文内容一样,哪些和课文内容不一样。 2.师小结:只要是有依据的,无论与课文内容一样还是不一样,都无关紧要。随机出示课后题右边的泡泡。

三、拓展实践,强化运用预测策略 1.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旁批”老屋可能还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出示”熊宝宝”形象。让学生预测:如果是熊宝宝,会寻求什么帮助呢?老屋又会怎么办呢?

2.小组合作一,预测故事的大致发展。

3.小组合作二,预测故事细节。

4.小组展示。思考预测的内容与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之间的联系,评议预测的合理性。 5.出示原文”熊宝宝”片段。师提问:和你预测的内容一致吗?你觉得哪一个更有趣? 四、回顾故事全文,总结预测的基本方法

1.回顾故事的内容。 2.总结预测的基本方法。

(1)方法:依据阅读经验、生活经验、上下文内容。 (2)可以预测的地方:题目、插图、内容。 五、书写指导

1.”暴”的书写指导。

(1)出示”暴”,师提问:这个字有3个部分组成,你觉得哪个部分在书写的时候最难?为什么?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 2,”墙”和”壁”的书写指导。

(1)出示”墙壁”,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共同点和区别。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 3.”漂”和”晒”的书写指导。

(1) 出示比较,学生讨论这两个字哪部分的书写要注音 (2)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教材解析

课文讲述了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后的一段有趣的经历。一根漏刮的胡子因为沾上了营养丰富的果酱,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胡萝卜先生一步一步走的时候,胡子也一点儿一点儿地变长。小男孩看到了,”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刚好看到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把《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选作课文时,有意隐去了故事后面部分的情节,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完整的文本。学生不仅可以一边读一边预测,还可以就故事后续的发展展开丰富的想象,既可以预测鸟太太的做法,也可以预测胡萝卜先生还会遇到谁,他用长胡子还可以做什么等,增强了预测的开放性。

课后第一题用学习伙伴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知道不仅仅要预测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更要注重”这样想”的原因,明确预测需要一定的依据,可以根据文章的题目、插图和内容,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等进行合理的预测,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测。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根据题目,预测文章或书可能的内容,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预测能力,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主动预测的习惯,收获更多阅读的乐趣。

课文插图中,胡萝卜先生津津有味地吃着果酱面包,胡子随风飘在身后,而且一直飘到了画面以外,暗示胡子可以长得无限长。鸟太太正在晾尿布,而且有整整一筐,可是她没有晾衣服的绳子。正在这时,一根长长的胡子在她眼前飘过,鸟太太惊讶的表情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她心里在想什么?她又会怎么做?

教学目标

1.认识”萝、卜”等5个生字。

2.能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的内容,感受边读边预测的好处和乐趣;预测能有一定的依据,并能根据故事的实际内容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

3.能尝试根据文章或书的题目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对预测的故事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可大体分为3个板块:第一板块是读故事的已知部分,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可能发生了什么;第二板块是由一个省略号想开去,预测故事几种不同的发展可能;第三板块是读文章或书的题目,从题目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一板块是基础,第二板块是提升,第三板块是拓展实践。

1.边读边预测,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

本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预测”接下来故事会怎样”,说出”为什么这么预测”,还要引导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可以让学生一边读故事,一边用笔在那些引发自己预测的地方先做个记号,并在后续阅读中将自己的预测与故事的实际内容进行比对,发现有所不同时能够主动修正自己的想法,然后继续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

比如,读到”这根胡子就在一点儿一点儿地变长”时,学生可能预测胡萝卜先生会想尽办法把胡子剪掉,而故事的实际内容是胡萝卜先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胡子在长长。又如,在读到”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时,学生可能预测这根胡子会长长,但没有预测到长长后发生的故事。这时可组织学生讨论,当自己的想法与故事实际内容不相吻合的时候,应该怎么办。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边读边预测后边的内容,并不断验证前面的预测,当预测与实际内容不一致的时候,要及时修正自己的一些想法,然而接着往下读。即使预测的思路一致,也要从故事内容发展的丰富性角度进一步修正自己的想法。

此外,教学中还要利用好课文的插图,将其作为文本延伸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借助插图预测故事的发展。

2.发挥想象,预测故事的后续发展。 教材特意省略了故事的结尾,为学生预测故事的后续发展留出了空间。课后第一题提出了相关学习要求。鸟太太看到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后,故事接下来的发展有多种可能,举例如下:

第一种:鸟太太得到了长胡子。她像小男孩一样偷偷地剪了一段胡子,拿来晾晒尿布。这样预测的依据是故事里讲到的”鸟太太正在找绳子”,说明她非常需要绳子,从课文插图也能感受到鸟太太见到长胡子时的那种惊喜。

第二种:鸟太太没有得到长胡子。因为胡萝卜先生不同意鸟太太剪自己的胡子。这样预测的依据是生活常识,一般人不会同意让一个不相识的人拿走自己身上的东西。

第三种:胡萝卜先生还遇到了其他人。比如,猴子姑娘少了一根绳子来荡秋千,袋鼠弟弟少了一根绳子来练习跳高,胡萝卜先生都给他们提供了帮助。这样预测的依据是生活经验和常识,猴子喜欢在树枝间跳跃,袋鼠跳着行走,文中讲到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是在不断长长的,他有可能为这些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

第四种: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帮助了自己。这样预测的依据是以往的阅读经验。如果让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直都在帮助别人,故事就没有新鲜感了,如果最后长胡子帮助胡萝卜先生解决了某个困难,这样就出乎意料,故事读起来也更有味。

在学生预测的基础上,教师可出示原文,让学生看看自己的预测哪些与原文一致,哪些不一致。 此外,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要关注学生的预测是否有一定的依据 二是当学生的预测与原文不一致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预测结果,而是要引导学生找到更合理的依据,或者帮助其及时修正想法,然后继续预测。

3.通过题目,预测文章或书的内容。

课后第二题列出了6个题目,引导学生根据题目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不同类型的题目,可以有不同的预测角度。第一,”躲猫猫大王”“小灵通漫游未来”“夏洛的网”这类以人物或事件为题目的,可以围绕人物的身份、经历、见闻和感受等展开预测,比如, “ ?他做了什么事”“小灵通漫游未来时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躲猫猫大王是谁?夏洛是谁?夏洛的网是一张什么样的网?这张网有什么特别的经历?”第二,”柔软的阳光”“帽子的秘密”这类容易引发读者疑惑的题目,可以围绕阅读时产生的疑惑来展开预测,比如,”阳光为什么会是柔软的?”“帽子里怎么会有秘密?又会有怎样的秘密?”第三”团圆”这类以关键词作为题目的,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一家人团圆时的场景,并由此预测:”故事里是讲谁和谁团圆了?团圆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文章或书的内容的大胆预测,产生阅读这些文章或书的兴趣。除了先预测后阅读的方式,也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课外阅读成果,在预测与阅读之间,加上一个验证的过程。 比如,根据题目预测故事的内容后,让读过这些故事的同学说说哪些预测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 哪些不一样。可以约定时间让大家聊聊自己一边读一边预测的经历与收获。教师还可以找找其他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文字材料,以类似的方式开展拓展阅读。

4.随文识记生字。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9v4h2qq2b03gjy5zd2f62h6002tp400l7w_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