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陈涉世家》
三、文学常识: 1、作者(司马迁 ),字(子长 ),( 西汉夏阳人 )人,(史学)家、(文学 )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 )到(汉武帝 )长达( 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 )篇,包括( 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2、“世家”,(《史记》 )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 )之事,( 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
3、选自( 《史记 陈涉世家》) 4、体裁( 传记) 四、阅读: (一)全文: 1、运用( 语言)(动作 )描写塑造人物,主要刻画了(陈胜 )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 )和(组织者 )的形象。
2、以(陈胜、吴广的活动 )为线索
3、文章取舍材料,详略得当,陈涉年少时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及政权的建立较略;而起义军的准备和经过写的详,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这样安排使得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很好地表现了他非凡的才略和他在反秦斗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一中心 )
4、①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秦王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 )
②提出了什么口号?(“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5、①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或者陈胜、吴广为起义时用哪些方法来“威众”?)(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 “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的目的是什么?(威众)
②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首先要既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陈胜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并杀两尉”。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起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指出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惟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
③他们做的舆论准备充满了浓厚的迷信色彩,但起义却发展得很快,为什么?(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并使起义工作从思想到组织得到落实,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响应、支持,迅速壮大) 6、题目是《陈涉世家》,为何又要介绍吴广?(因为吴广在起义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 7、②③段从哪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的卓越才能?( 敏锐的洞察能力;严密的组织能力;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 8、成语(揭竿而起 )
9、根据文中的描述,你认为陈胜是怎样的一个人?并简单说明你的理由(①“苟富贵,无相忘”反映了陈胜不满现状,渴望改变命运;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反映了陈胜非凡的个性和远大的抱负;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反映了陈胜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统治的叛逆性和大无畏精神。此外,他还具有卓越的领导才干和超人的才略胆识) 10、“世家”是司马迁作《史记》所创立的一种体例,记述时代相承的诸侯王国兴衰的事迹。
1
陈胜出身雇农,为什么列入“世家”?(作者肯定了他在推翻秦王朝残暴统治的过程中首先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 ) (二)第一段:
1、写“佣者笑而应曰”的作用?(对比烘托陈胜的鸿鹄之志,为后文起义作铺垫 )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燕雀”比喻什么?(见识短浅的人 ) “鸿鹄”比喻什么?(有远大抱负的人 )
这句话的作用?(画龙点睛,提挈下文,表现出陈胜青年时代胸怀大志的远大抱负,为后来的起义埋下伏笔 ) 3、“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作用?(表现他卓尔不凡的心志和不甘于受剥削的反抗精神 )
4、王明学习勤奋,希望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可陈强却经常给他大灌读书无用论,王明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5、能表明陈涉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的一句话(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三)第二段: 1、“天下苦秦久矣”中的“苦”“久”的作用?(抓住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点明了起义的必然性。写出了大泽乡起义的历史背景。“苦秦”指的是秦王朝对广大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后者对人民造成的影响尤其严重 )
2、详引陈胜的话的作用?(写出了起义的策划过程和斗争策略 ) 3、分三层,归纳层意(①起义原因②谋划起义③制造舆论 )
4、概括主要内容(叙述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对形势的分析、谋划起义并为起义作舆论准备 )
5、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原文)①直接原因(或者引发这次起义的导火索)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②根本原因(如果没有导火索,他们会起义吗?)(天下苦秦久矣) 6、陈胜分析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时,得出了“宜多应者”的结论。他的根据主要是哪两条?(或者陈胜、吴广认为起义得到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 ①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不满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7、“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作用?( 显示出陈胜有胆量) 8、“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作用?(显示出陈胜在谋略上高人一筹 )
9、陈胜在谋划起义时,采取的策略是什么?(原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10、文中表现陈胜吴广对起义充满信心和对封建统治者充满反抗精神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和这句话相应的另一句话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前后两句话刻画出陈胜这个农民起义领袖的什么精神?(①斗争决心,反抗精神②胸怀大志 )
11、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陈胜认为能够成功的条件有哪两个?(①天下苦秦久矣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2、陈胜分析当时的形势和起义的前途时,得出了“宜多应者”的结论。他的根据是?(原文)(天下苦秦久矣),如果引用孟子的话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3、陈胜认为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 )应立为国君,该立的是(太子扶苏 ) 14、“失期,法皆斩”反映了什么?(秦王朝的残酷统治 )
2
15、“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了什么?( 陈胜的形象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以初步树立)
(四)第三段): 1、(“尉果笞广”)证实吴广的激将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表示陈胜吴广动作的动词有(起、夺、杀、佐、杀),作用?( 体现了陈胜吴广英勇反抗,团结战斗的精神) 3、“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作用?( 表明起义是经过周密策划的,体现陈胜吴广的智慧才能)
4、这段文字记叙的内容是什么?(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时的情况)
5、划三层,归纳层意?(①写起义开始时的情形②写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和陈胜立国经过③概述诸郡县反秦斗争情形,照应上文“宜多应者” ) 6、戍卒多愿听吴广的差遣,原因是什么?(吴广素爱人) 吴广是如何“怒众”的?(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7、照应“宜多应者”的句子是什么?(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8、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句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达了起义者怎样的思想倾向?(对封建统治阶级提出了有力的反抗和挑战,显示了对起义胜利的坚定信心和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道出了千古志士之胸臆 ) 9、“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胜立为王的积极意义是什么?(引领了天下人揭竿而起,反对暴政,自己当家作主。用卜鬼的做法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斗争才智,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虽然并不高明,但还是可以理解的。 )
局限性?(动机是好的,但用搞迷信的手段来达到这个目的的做法不可取 ) 10、“广故数言欲亡”的目的?(原文)(忿恚尉)
11、写出了起义队伍迅速壮大的句子(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从这里反映了什么?(天下苦秦久矣)
12、起义采取的第一步措施是什么?(原文)(并杀两尉),提出的起义口号是什么?(原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3、既能表现陈胜豪壮的性格和反抗的信念,又能表现他出众的宣传才能的句子(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4、起义军攻占了大泽乡、蕲、铚、酂、苦、柘、谯、陈等,如果用成语来形容起义军攻城掠地的情形,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等 )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