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学选择
1.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 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 2.不是《水浒传》中三位女将的是( ) A.扈三娘B.孙二娘C.林二嫂D.顾大嫂
3.古人创作讲究精益求精,唐代诗人贾岛就曾有过辛苦的创作经历,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两句诗是:( )
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4.“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文章B.书法C.绘画D.音乐
5.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下列哪个节日有关?( ) A.中秋B.重阳C.清明D.上巳
6.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
A.孔子B.孟子C.朱熹D.董仲舒
7.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诗中的顶峰”的诗歌作品是:( ) A.刘希夷《代悲白头翁》B.杨广《春江花月夜》 C.张若虚《春江花月夜》D.李白《蜀道难》
8.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 )
A.50元B.100元C.200元D.400元
9.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 ) A.史进
B.吴用
C.武松
D.李逵
10.天府之国,历来不乏文人墨客,下列文学家中,谁不是四川人。( A.苏轼B.司马相如C.杜甫D.陈子昂 11.阅读古典名著不正确的方法有( )。 A.凭感觉猜测语句的意思。
B.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知道大概意思就好。 C.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D.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阅读的乐趣。 12.下列成语故事与蔺相如没有关系的是( )。 A.渑池之会 B.负荆请罪 C.草船借箭 D.完璧归赵 13.下列名著与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曹雪芹
B.《三国演义》——罗贯中
) C.《水浒传》——施耐庵 D.《西游记》——吴敬梓
14.“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是描写《红楼梦》中的哪一个人物( )。 A.林黛玉B.薜宝钗C.王熙凤D.贾探春
15.我们平时常说“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请问,这句名言出自于英国的哪位作家?( )
A.雨果B.拜论C.雪莱D.普斯金
16.“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申可吞吴”描写的是谁?( ) A.伍子胥B.勾践
17.“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 A.21点至23点B.23点至凌晨1点C.凌晨1点至3点 1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出自( ) A.《论语》B.《孟子》C.《战国策》D.《墨子》
19.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 ) A.裴旻的剑舞B.公孙大娘的舞蹈D.吴道子的画
20.“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 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D.门 21.下面句子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B.《打电话》 是单口相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