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5:18: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

A.0N B.10N C.15N D.20N 答案:ABC

解析:这种题目的处理方法:先找任意两个力的合力的范围,再与第三个力合成。

4N和5N的合力范围在1N到9N之间,再和8N合成,最大的力便是9+8=17N,最小的力看能不能取到零,当然1N到9N之间可以取到8N,若此8N且与第三个力8N相反方向的话,那么这三个力的合力就为0N。所以三个力的合力的范围在0N到17N之间。所以此题选ABC。

例题2. 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B上放一重1200N的A物体,物体A与木板B间,木板与地间的摩擦因数均为0.2,木板B重力不计,当水平拉力F将木板B匀速拉出,绳与水平方向成30°时,问绳的拉力T多大?水平拉力多少? 解析:对A受力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如下图:

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 知识点总结 一、实验目的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实验原理

如果使F1、F2的共同作用效果与另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相同(使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长度),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这一个力F/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就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实验器材

木板一块,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一段,细绳套(两个),弹簧秤两个,三角板,刻度尺,量角器,铅笔。 四、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用两条细绳套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3.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

4.用铅笔描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在白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弹簧秤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椐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5. 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的比例用刻度尺从O点起做出这个弹簧秤的拉力F''的图示。 6.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五、注意事项

1.用弹簧秤测拉力时,应使拉力沿弹簧秤的轴线方向,橡皮条、弹簧秤和细绳套应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2.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结点位置O必须保持不变。 3.使用弹簧测力时,拉力适当大一些。

4.画力的图示时应该选择适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的大些,同一次实验中标度应该相同,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 常见考法

每次实验保证结点位置保持不变,是为了使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是物理学中等效替换的思想方法.由于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若两次橡皮条的伸长长度相同但结点位置不同,说明两次效果不同,不满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不能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误区提醒

由弹簧测力计测量合力时必须使橡皮筋伸直,所以与AO共线的合力表示由单个测力计测量得到的实际合力F′,不共线的合力表示由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 例题1.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①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解析: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一根弹簧秤拉时肯定沿AO方向,若不是这说明实验操作错误,而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来的合力应该说肯定有误差。 答案:F′,B

点评:要求会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 知识点总结 误区提醒

超重与失重 常见考法

这部分知识往往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考查,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种模型的建立。

1.中学物理中的“线”和“绳”是理想化模型,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轻:其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等于零,且一根绳(或线)中各点的张力大小相等,其方向总是沿着绳子且背离受力物体的方向。

(2)不可伸长:即无论绳子受力多大,绳子的长度不变,由此特点可知,绳子中的张力可以突变。

刚性杆、绳(线)或接触面都可以认为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若剪断(或脱离)后,其中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一般题目中所给杆、细线和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来处理。

2.中学物理中的“弹簧”和“橡皮绳”也是理想化模型,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轻:其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等于零,同一弹簧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 (2)弹簧既能承受拉力,也能承受压力;橡皮绳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

(3)由于弹簧和橡皮绳受力时,要恢复形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弹簧和橡皮绳中的力不能突变。 误区提醒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关系,

搜索更多关于: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的文档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9y4506tko25ui718xfz9x6b742s6901dv1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