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人教(2016)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第3单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4:58: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政治措施:“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2、措施: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提出者、推行者:主父偃、汉武帝 1内容: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1)“推恩令” 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 定封号——推恩令(主父偃) 2结果: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影响:通过这○些措施,中央 1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对地方的控制(2)其他 ○大大加强。 压他们的叛乱。 2结果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 1建立刺史制度(13州部),监视地方官吏、豪强 (3)建立刺史制度 ○2结果:禁止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为非作歹 (监察机构) ○ ★★汉武帝“推恩令”中分封诸侯跟西周分封制的区别:(1)一个是减少诸侯国的土地,削弱诸侯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一个是给诸侯分封土地,加强诸侯实力,分散中央权力。

二、思想文化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55页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3、提出者:董仲舒 4、措施: 1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5、作用: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三、经济:统一铸造货币,盐铁专卖 盐铁专卖 1、背景:55页 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3、措施: 1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 ○2盐铁官营; ○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

5

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课堂小结: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大一统的表现或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 (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在长安兴办太学。 (3)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评价汉武帝:

(1)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增加财政收入; ③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加强西域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2)汉武帝是我国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1)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

(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3)“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列表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学的态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始皇“焚书坑儒” 不同点 方式 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 采用法家的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进行粗暴破坏 结果 促进了汉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其灭亡 西汉的兴盛。 相同点 目的 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实质 都是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政策

6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一、建立:刘秀称帝

1、西汉的灭亡: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二、兴盛;光武中兴

1、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中兴措施): ①释放奴婢;

②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③合并郡县,裁减冗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2、影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三、衰落: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原因: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 2、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

3、影响: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四、打击:黄巾起义

1、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社会动荡。 2、概括:184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爆发。 3、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4、规模:人数多,地域广,时间长。

5、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是东汉衰亡的直接原因。

★★比较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和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 时间 公元前209年 公元184年 领导人 陈胜、吴广 张角 不口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同下大吉。” 点 特点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主要 秦的暴政:赋税、徭役沉重,刑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灾荒连原因 罚残酷,统治黑暗。 年,社会动荡。 相同点 都属于农民起义,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黑暗统治,但结果都失败了。

7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 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3)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时间: 公元前119年

(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张骞二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西汉前期,匈奴残酷压迫和掠夺第二次出使西域 背景 西域各族,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对匈奴的战争获得重大胜利 原发动进攻,汉王朝十分被动。 目的 出发时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 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公元前119年 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间 结果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任务 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了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西域各意义 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8

互了解与往来。

最新人教(2016)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第3单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9yvc1ukql1j03v4iv5u208bi7808n00a88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