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带压作业
技术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促进油气水井带压作业(以下简称带压作业)工作,指导和规范带压作业相关工作程序,确保安全生产,特制订本技术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规定了带压作业的相关定义、井的类型划分、设计、风险评估、施工准备、操作程序、主要设备检测和人员素质要求及培训等。
第三条 本规程适用于陆地油、气、水井的带压作业。
第二章 定义及井的类型划分
第四条 定义及术语
带压作业:主要是指在油气水井井口带压状态下,利用专业设备在井筒内进行的作业。带压作业范围通常包括修井、完井、射孔、打捞、磨铣、压裂酸化、抢险及其它特殊作业等。
水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天然气和水产生化合作用形成的一种晶粒化合物。
截面力:井内压力作用在管柱密封横截面积上的向上推力称
— 3 —
为截面力。
中和点:管柱在井筒内的自重等于管柱截面力时的管柱长度,叫中和点,又称平衡点。
轻管柱:管柱在井筒内的自重小于管柱截面力的管柱。 重管柱:管柱在井筒内的自重大于管柱截面力的管柱。 第五条 带压作业井的类型划分
根据施工井关井压力、介质成分、气液比、井下工具长度、施工工艺复杂程度和施工环境,按施工难易程度将带压作业施工井由高到低的顺序划分为三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按就高原则划为该类井。见表1。
表1 带压作业施工井类型划分
井的分类 关井压力 一类井 大于21 MPa 二类井 7 MPa~21 MPa 无硫化氢 小于等于300 三类井 小于7 MPa 无硫化氢 无天然气组分 地层含硫情况 含硫化氢 气液体积比 大于300 井下工具管串累计长度大于7m,或单个工具长度大于3m 1.射孔 2.配合压裂酸化 距离井场周围50m有居民区、学校等人口密集场所;滩海 井下工具 单个工具长度介于3m~2m 单个工具长度小于2m 施工工艺 1.钻塞、磨铣 2.打捞 3.冲砂 沙漠腹地、高山、森林、沼泽等环境敏感地 其他工艺 施工井环境 除一类、二类井外的其它区域 — 4 —
第三章 带压作业设计
第六条 设计原则
带压作业三项设计总体原则按SY/T 1142-2008 《井下作业设计规范》执行。
第七条 工程设计要求
工程设计应提供但不限于以下资料:
施工目的及内容、井型和井别、投产时间、生产地层的压力和井口压力、井口装置的型号及压力等级、井口套管头规格、井口四通上法兰规格、采油(气)树闸门通径和连接方式、油管悬挂方式、油管悬挂器规格及扣型、井身结构、套管技术参数、固井质量评价及井下管柱详细情况、油管堵塞工艺要求、带压作业装置要求、施工工序及技术要求等。
第八条 施工设计要求 (一)施工井井史资料查阅
编制施工设计前应查阅井史,分析以前出现过和潜在的各类问题,以便于分析带压作业的可行性。井史资料查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井场周边环境(包括居民区、学校位置、河流、植被状况等);
2.井的类型/井别(直井、斜井、水平井/油、气、水井等),全井的井斜/方位数据;
3.硫化氢、二氧化碳浓度;
— 5 —
4.井口套管头、采油(气)树和防喷器数据(尺寸、类型、工作压力及抗压载荷);
5.套管、油管规格及完好状况; 6.井下工具串的详细参数及说明; 7.对每个层段所进行过的增产措施;
8.每个相关地层的压力和产量,生产层/注水层位置; 9.储层温度;
10.完井方式及固井质量评价; 11.天然气井水合物形成的可能性; 12.凝析油储层中烃化物的产量。 (二)带压作业可行性分析 1.带压作业施工井况分析; 2.带压作业施工环境分析; 3.带压作业人员素质评估;
4.带压作业施工设备状况分析评估。 (三)带压作业井口装置配备
带压作业井口装置是指安装在施工井口上的带压作业装置,用于油套环空的压力控制和截面力的控制。其组成主要包括安全防喷器组、工作防喷器组和提升装置。其配备应根据带压作业井的类型和施工内容确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因素:
1.油管、套管的尺寸、钢级、壁厚和压力等级; 2.地层压力、关井压力;
— 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