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1:22比15大,商在个位上,是一位数。
生2:22≈20,20×7=140,20×8=160,140<154<160,所以可能是7盆。
生3:154≈140,22≈20,154÷22≈7。
师:用除法竖式你会吗?先自己试一试。
师:小组间交流你们的计算方法,说清楚你们小组是怎么想的?可以上台板书你们的竖
式。
(明确:试商的时候,把22看作20,把154看作是150,20×7=140,最接近150,所以商7。)
师:说说你的想法和算法。你会验算吗?
师:试算120÷18,必须思考清楚这几个问题:
①该把18看成多少试商?
②应该商几?商写在哪里?为什么?
③商“6”是乘18,还是乘20?为什么?
④这一竖式与上一竖式有何区别?怎样知道对错?
⑤如何检验?(用求得的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与被除数相等。)
学生演示计算。
教师归纳算法: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有余数的要验算。(引导
学生通过比较进行归纳)
师:今天同学们在参观花圃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并自己探索解决了问题,学会了除数是
两位数的除法,下面咱们就来练一练,比一比。说一说:你把除数当作几来试商?
70÷31= 381÷54= 272÷28= 89÷22=
生1:把31当作30。
生2:把54当作50。
生3:把28当作30。
生4:把22当作20。
师:好的,同学们太棒了!你们再结合187÷36,和同伴说说试商和计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认识到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和特点。在探求
的过程中,让学生多交流、多讨论、多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吧。
学生试说,教师适时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多问”,来带动学生的“深思”,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灵活掌握算理与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参 观 花 圃
154÷22=7(盆)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
学生的想法中,往往就包含了对算理的理解。如果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够明确,我又通过追问
的形式,作进一步的引导。如在学生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后追问:“为什么要把除数看作整十数
来试商?”这样一来,就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计算教学,只有算理理解了,学生才能掌握计算
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也才能运用计算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因为学生已有《买文具》一课的基础,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所以在本节课中,
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而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又特别关注学生的错例,并把这
些错例展示出来,让学生来评议。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学生在对错例
的评议过程中,弄清了错误的原因,从而避免了课堂暴露的问题转移到课后。
3.在计算过程中,同学会考虑把除数换成是整十的数,但是没有同学想到把被除数也换
成整十、整百的数进行计算,而我也没有及时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确,这是本节课的一个失
误。对于这个失误,我在课后及时进行了补救。
A类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 )<163 20×( )<84 70×( )<300
40×( )<186 60×( )<378 90×( )<596
50×( )<345 40×( )<250 80×( )<627
2.用竖式计算。
(考查知识点: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能力要求:能用竖式熟练计算除数是接近
整十数的除法。)
B类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用竖式计算。
80÷20= 320÷50= 272÷90=
(考查知识点: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能力要求:能用竖式熟练计算除数是接近
整十数的除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