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相对听觉训练
a.要有和声学基础,先进行和弦(和声)的功能标记,再记录外声部——高、低声部,最后填写内声部——中、次中声部。(注意:初级和弦连接可以直接写音高)
b.初级和弦连接使用单行高音谱表,三声部密集排列,包涵各种正、副三和弦连接及进行(最多不超过8个和弦),如正格进行Ⅰ-Ⅴ-Ⅰ,变格进行Ⅰ-Ⅳ-Ⅰ,完全进行Ⅰ-Ⅳ-Ⅴ-Ⅰ,Ⅰ-Ⅲ-Ⅵ-Ⅳ-Ⅱ-Ⅴ-Ⅶ-Ⅰ??
c.中级和弦连接使用单行高音谱表,四声部密集、开放、混合排列都会出现(最多不超过12个和弦),加入各种七和弦如D7、SⅡ7、DⅦ7、K46??
d.高级和声连接使用双行大谱表,四声部密集、开放、混合排列都会出现,加入DD7、DDⅦ7并包括半终止、完满终止、补充终止(最多不超过18个和弦)。
难点:和声功能标记的准确性及内声部密集、开放、混合排列填写的准确性。 3.调式调性的训练
调式调性在听觉训练中占重要的地位,调式调性分大小调的听辨、五声性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的听辨,其中五声性五声调式的听辨一直作为课堂训练的重点。在听辨初期,可以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同宫系统各调与同主音五声调式的构成,待熟练后,再让学生练习听调式结构特点。
五声调式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构成五声音阶。五声音阶中,除了特有的“羽”“宫”之间与“角”“徵”之间的小三度,其余相邻各音之间为大二度。音阶中的每个音都可以成为一个调式的主音,构成同宫系统的五个调式。按照音程的关系,五声音阶由两个相同或不同的“三音组”构成。三音组共有三类,它们是: 宫角三音组(宫商角)、商徵三音组(商角徵与徵羽宫)、角羽三音组(角徵羽与羽宫商),见下面结构:
宫调式的结构为(2+2)+(2+3 )即(大二度+ 大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商调式的结构为(2+3)+(3+2)即(大二度+小三度)+(小三度+大二度);角调式的结构为(3+2)+(2+2)即(小三度+ 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徵调式的结构为(2+3)+(2+3)即(大二度+ 小三度)+(大二度+小三度);羽调式的结构为(3+2)+(3+2)即(小三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二度)。
听辨五声调式结构过程中,只要分辨出是哪种结构组合,就可以确定为哪种调式了。对于该结构听辨的方法,还可以将其进一步细化,如宫调式由于结构特殊故只有一种可能,当听到(2+2)开始时,就直接判断为宫调式;角调式和羽调式都是(3+2)起,要细听后面区别;商调式和徵调式都是(2+3)开始,确定是商徵类还是角羽类再听调式后面的结构区别,就能达到基本正确了。此外,还可以练习听色彩,如宫调式与徵调式是大调的色彩,商调式、羽调式与角调式是小调色彩。
听辨训练初期,可以练习三升三降之内的五声调式听辨,经过两周左右的练习后即可
在四升四降乃至五升五降等多调号中进行训练了。练习时首先从结构上确认是哪种调式, 其次要依据给出的标准音确定开始的起音或最后的落音,以辨别主音的音高位置从而确定调式主音,最后运用所学调式知识进行书写。有五声性五声调式听辨作为基础,到后面学习的五声性七声调式听觉训练就会比较顺利地得以进行了。
4.单声部旋律听记的训练 1 )固定唱名训练 a.先记录旋律的音高。
b.再按重音确定乐曲的节拍类型并记录节奏型(注意:乐曲发展手法,如重复、模进、扩展、紧缩等等及乐曲结构特点,如平行乐段、对比乐段等第)。
c.最后按旋律的起始音、结束音及音调关系、和声功能、调性色彩确定调式类别(写调号)。
d.注意变化音、变化音程、半音阶、离调、转调及复杂节奏记录的准确性。2 ) 首调唱名训练
a.先按重音确定乐曲的节拍类型并记录节奏型(注意:乐曲发展手法,如重复、模进、扩展、紧缩等等及乐曲结构特点,如平行乐段、对比乐段等第)。
b.再按乐曲的起始音、结束音及音调关系、调性色彩确定调式类别。
c.然后根据首调唱名法将音高写出。(同样注意:乐曲发展手法,如重复、模进、扩展、紧缩等等及乐曲结构特点,如平行乐段、对比乐段等第)。
d.注意变化音、变化音程、离调、转调及复杂节奏记录的准确性。最后将首调唱名法记录的音高移到固定调上。
3 )双声部旋律
无论固定听觉训练还是相对听觉训练都要遵循下列原则:
a.二声部旋律听写以和声性二声部或简单的对比、模仿的复调性二声部旋律为主,使用单行高音谱表,最多不超过8小节,注意不要同时记两个声部,一般先写旋律性较强的声部或先进入的声部。
b.二声部旋律听写以复杂的对比、模仿的复调性二声部旋律为主,使用双行大谱表,最多不超过12小节,注意不要同时记两个声部,一般先写旋律性较强的声部或先进入的声部。
注意变化音、变化音程、离调、转调及复杂节奏记录的准确性。
三、视唱练耳教学中,固定唱名训练
1)少到多的顺序(如一升一降、两升两降??)进行固定唱名的视唱练习。 2)前可以作如下准备:看清四号——谱号、调号、拍号、速度记号;分析调性、构唱音阶及正三分解和弦;对变化音、变化音程、离调、转调及复杂节奏等难点要先行解决;
然后轻声哼唱一遍;如有时间的话可以标出全曲或局部的和声功能进行(正三和弦),以纵的和声进行烘托横的旋律线条。
3)唱中必须做到:视唱速度稍慢于乐曲标记的速度;右手需按指挥图示打拍子;眼和嘴的配合要做到“顾前瞻后”以保证乐曲顺利流畅的进行;演唱时音量要自然、适中,避免调性飘忽不定;按照乐曲表明的气口正确处理乐句连、断关系,没有表明气口的乐曲可以在长音、休止或乐句重复处做呼吸处理。
4)音谱表中带有一个升号、六个降号的乐曲及低音谱表中带有两个降号、五个升号的乐曲可以当作次高音谱表无升降记号的乐曲视唱。
5)谱表中带有两个升号、五个降号及低音谱表中带有一个降号、六个升号的乐曲的乐曲可以当作次中音谱表无升降记号的乐曲视唱。6)高音谱表中带有三个升号、四个降号的乐曲可以按照低音谱表无升降记号的乐曲视唱。
7)音谱表中带有四个升号、三个降号及低音谱表中带有一个升号、六个降号的乐曲可以按照女高音谱表无升降记号的乐曲视唱。
8)高音谱表中带有五个升号、两个降号及低音谱表中带有两个升号、五个降号的乐曲可以按照中音谱表无升降记号的乐曲视唱。
9)高音谱表中带有六个升号、一个降号及低音谱表中带有三个升号、四个降号的乐曲可以按照男低音谱表无升降记号的乐曲视唱。
10)音谱表中带有四个升号、三个降号的乐曲可以按照高音谱表无升降记号的乐曲视唱。
11)唱前可以作如下准备:看清四号——谱号、调号、拍号、速度记号;分析调性、构唱音阶及正三分解和弦;对变化音、变化音程、离调、转调及复杂节奏等难点要先行解决;然后轻声哼唱一遍;如有时间的话可以标出全曲或局部的和声功能进行(正三和弦),以纵的和声进行烘托横的旋律线条。
12)唱中必须做到:视唱速度稍慢于乐曲标记的速度;右手需按指挥图示打拍子;眼和嘴的配合要做到“顾前瞻后”以保证乐曲顺利流畅的进行;演唱时音量要自然、适中,避免调性飘忽不定;按照乐曲表明的气口正确处理乐句连、断关系,没有表明气口的乐曲可以在长音、休止或乐句重复处做呼吸处理。
参考文献
[1]樊祖荫编著.传统大小调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2]管建华《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课程改革与文化多》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3]管建华《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课程改革与文化多》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4]曹理《我国音乐教育学科发展回顾与前瞻》见《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第12期 [5] 曹理《我国音乐教育学科发展回顾与前瞻》见《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第11期 [6]朱培宾《对于固定听觉与相对听觉训练的指导方法》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7] 朱培宾《对于固定听觉与相对听觉训练的指导方法》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8]朱培宾 《固定唱名训练方法》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9]张羡声、吴华山、龙玉兰、肆口《一种符合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实际的视唱教学法》见《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年第8期
[10] 张羡声、吴华山、龙玉兰、肆口《一种符合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实际的视唱教学法》见《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年第9期
谢辞
本论文是在徐爱霞老师悉心指导和热情的关心下完成的,徐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以及对学生们的和善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将使我终生受益。为此,我要对她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再次谢谢徐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促使我学业进步 附表一 大 三 小3度 大 六 纯4度 大 四 六 大3度 小3度 大3度 纯4度 小 三 大3度 小六 纯4度 小 四 六 小3度 大3度 小3度 纯4度 减 三 小3度 减六 增4度 减 四 六 小3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