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解析】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分解,因此提高分解效率的有效措施是向水体适当通入空气;通过分析图可知出水口同入水口相比较,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大量减少,说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28.文曲河是万泉河的一条支流,她在万泉镇万泉墟的地方流入万泉河。该地西侧的河岸是是万泉新墟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据琼海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这块人工湿地是利用中科院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建设而成,通过人工填埋不同粒径配比的基质填料,在填料上种植特色的净水植物,形成湿地生态系统,使污水得到净化。某小组利用人工浮床技术对次级河流中水质净化分析,试验装置如图甲。
(1)湿地的污染源主要有 和 两种。
(2)此案例属 生态工程的实例,它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有 (写其中一个)。
(3)该小组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了“菰(茭白)和菖蒲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你认
为该实验装置应该准备____组,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2分) (4)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株数应 。 (5)该小组实验结果如图乙,从此表中看出,该小组的研究的因变量为______,你能从表
中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
试卷第13页,总16页
【解析】略
29.某红树林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由滩涂、红树林、围基鱼塘等部分组成。生物兴趣小组对红树林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生态系统调研活动,请回答下列调研中的有关问题: (1)对滩涂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时,由于鼠妇、蚯蚓等小动物活动能力强,又因为身体微小,故常利用 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2)红树林群落中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对种群生存的意义是 。
(3)兴趣小组成员根据调查到的生物类群绘制出碳循环图解(如下图)。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A代表____,C代表 。同学们观察到黑脸琵鹭处在图中的最高营养级,则黑脸琵鹭增重0. lkg,至少需要生产者____kg。
(4)对某些运动类群进行解剖发现它们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骸)
动物类群 消化道内容物 植物 蝗虫 螺 沼虾 鱼类 蛙 鸟类 √ √ √ √ 昆虫 √ √ 螺 √ 沼虾 √ √ 鱼类 √ 蛙 蛇 鸟类 ①上表中所含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乏的成分有____。
②上表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鱼类与螺之间的种间关系可能为 。 (5)有科学家对一棵树的价值有以下的说法:如果将这棵树伐倒,把木材卖出,这棵
试卷第14页,总16页
树可以卖到50元;如果把这棵树的木料做成家具,此树可升值至1000元,但如果让其继续生长,则这棵树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局部环境,制造氧气等,它的价值可以高达30000元。将树木料做成家具是利用其直接价值,而其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环境是其 。
【答案】
【解析】(1)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红树林群落中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能显著提高群落充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能有效地降低种群间的竞争。
(3)分析题图:A为大气中的CO2库,D为生产者,C为分解者,剩下的B、E、F均为消费者。图中有一条食物链:D F E B,最高营养级B增重0. lkg,至少需要生产者(按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0.1÷20%÷20%÷20%=12.5kg (4)①表中植物为生产者,其他生物均为消费者,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乏的成分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与能量。②表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蝗虫、螺、沼虾、鱼类,鱼类和螺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5)树木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环境,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0.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a),请回答:
2
(1)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 ______________,图中A代表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是________J/cm·a,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
(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试卷第15页,总16页
2
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用__________________法。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________。
(5)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必需遵循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试从鱼塘的地理环境与放养的鱼类分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遵循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限填一个)。 【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2)2.5 ; 12.7% (3)竞争;标志重捕 (4)垂直结构 (5)协调与平衡 【解析】 试题分析:
(1)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由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除最高营养级外,每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别用于自身呼吸消耗、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能量又可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根据每营养级的能量分配可知,A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2)肉食性动物(第三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5.1+2.1+0.05+0.25-5=2.5(J/cm
2
2
?a),2.5J/cm?a即为左边植食性动物传递过来的能量;同理可计算出生产者传递出的能量即植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为2.5+9+4+0.5-2=14(J/cm?a);如此可计算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14+23+70+3=110J/cm?a.因此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4÷110×100%═12.7%。
(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相互争夺水草,因此草鱼与白鲢种间关系是竞争关系;因此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垂直结构。
(5)生态工程技术将生态学原理与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就是为了实现生物有机体与环境在有人工辅助的能量、物质参与下,实现同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现代工程技术的系统配套,生产过程中的物流、能流的合理循环,由此可见人工鱼塘生态系统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试卷第16页,总16页
2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