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把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一哄而起的短期行为和急躁、简单的方式违背了( )
A、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C、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D、形而上学的均衡论
B
22、光明网载文强调,在入党的结构和比例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因为( )
A、实事求是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B、从实际出发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C、事物之间毫无共性可言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D
23、之所以说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因为( )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④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24、辩证的否定( )
①事物的自我否定 ②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③实质是“扬弃” ④绝对的否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二、非选择题(52分)
25.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12分)
答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2分)。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发展低碳经济,培养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国民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分)。
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发展低碳经济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2分)。
26、材料一: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但由于各种原因,世界上每年毁掉大量的森林,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当前,世界森林覆盖率约为30%。
材料二:在森林资源方面,我国是一个覆盖率低、人均林地少的国家。现在我国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目前,我国加大了保护森林的力度。经过试点,我国投资962亿元,涉及17个省市的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启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的9亿多亩森林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4、95亿亩森林将切实得到保护,预计新森林面积1、3亿亩。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2分)
答:(1)①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否则整个生态环境会遭到破坏;②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利用自然,又要保护自然; ③坚持适度原则,自然资源的利用总是有限度的,过度砍伐会走向反面。
27、辨题:辩证否定就是肯定旧事物中的矛盾主要方面,否定次要方面。(14分)
答:(1)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4分)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的力量不平衡,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被支配的一方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分) (3)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或消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