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液生理
一.名词解释:
1 血浆 2 血细胞比容 3 血清 4 血浆晶体渗透压 5 血浆胶体渗透压 6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7 血液凝固 8 血型 9 血量 10 凝血因子
二.填空题:
1 血液是由————和————组成的。
2 血液的基本功能是————、————、————和——————。 3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由————组成,其作用是——————————;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组成,其作用是——————————。 4 血浆pH的主要缓冲对是—————,而红细胞则是————————。 5 红细胞的生成原料是——和——,而影响其成熟的因子是——和——。 6 吞噬能力最强的白细胞是—————,急性感染时多见————增加。 7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有——、——、——、——和——。
8 血小板的生理作用是——————、——————和——————。 9 血液凝固分为——凝血和——凝血,其中速度较快的是————。 10 与医学关系最为密切的血型系统是————————和—————。 11 血浆蛋白主要有——、——和——,其主要功能是————————。
三.单选题:
1.低温库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高(C) A.Cl- B.Ca2+ C.K+ D.Na+ E.有机负离子 2.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D)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血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E. 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3.有生命危险的急性失血量是指超过总血量的(E) A.5% B.10% C.15% D.20% E.30% 4.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A)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珠蛋白 D.血红蛋白 E.纤维蛋白原 5.影响红细胞内外水分正常分布的因素主要是(B)
A.血浆胶体渗透压 B.血浆晶体渗透压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组织液静水压 E.毛细血管血压 6.血液中除去血细胞的液体部分是(D)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浆 E.血清 7.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将导致(C)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地中海贫血 E.溶血性贫血
8.在过敏反应时,其数量明显增加的血细胞是(D)
A.淋巴细胞 B. 嗜中性粒 细胞 C. 嗜酸性粒 细胞D. 嗜碱性粒 细胞 E. 单核细胞 9.下列哪种凝血因子为外源性凝血时需要,而内源性凝血时不需要(B) A.因子IV B.因子VII C.因子II D.因子VIII E.因子X 10.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A)
A.肝和脾 B.肝和肾 C.脾和淋巴结 D.肾和骨髓 E.胸腺和骨髓 11.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是促进(D)
A.铁的吸收 B.蛋白质的吸收 C.维生素B12的吸收 D.骨髓造血和红细胞成熟 E.雄激素的释放 12.内源性凝血叙述,正确的(A)
A.由因子XII的激活开始 B.所需时间较外源性凝血短 C.不需要因子V参加 D. 不需要Ca2+ 参加 E.不需要VIII参加 13.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主要是由于(C)
A.血小板减少 B.维生素A缺乏 C.某些凝血因子不足 D.维生素B12 缺乏 E.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14.血小板减少可导致皮肤呈现出血性斑点,称为紫癜,其最主要原因是(C) A.血小板不易聚集成团 B.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的量不足
C.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D.血管收缩障碍 E.延缓凝血过程 15.在实验条件下,将正常人红细胞置于0.4%NaCl溶液中将会出现(E) A.红细胞叠连现象 B. 红细胞皱缩 C.红细胞凝集 D.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 E. 溶血现象 16.50Kg体重的正常人的体液量和血液量分别为(B)
A.40.0L和4.0L B. 30.0L和3.5L –4.0L C. 20.0L和4.0L D. 30.0L和2.5L E. 20.0L和2.5L 17.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C)
A. 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B. 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C.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E. 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18.抗凝血酶III的抗凝血作用主要是(D)
A. 抑制血小板的粘着和聚集 B.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C. 阻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D. 使凝血酶失去活性 E.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19.具有变形性运动和吞噬能力,并参与激活淋巴特异免疫功能的是(D)
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巨嗜细胞 E.淋巴细胞 20.已知供血者血型为A型,交叉配血试验中主侧凝集,次侧不凝聚,受血者 的血型 为(D)
A.A型 B.B型 C.AB型 D. O型 E.以上都不是 21.对红细胞生成的叙述,错误的是(B)
A.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 B.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是叶酸和维生素B12 C.只有Fe2+才能被肠上皮细胞吸收D.促进红细胞生成素主要在肾合成 E.雄激素可使红细胞数量增多
22.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B)
A.主侧指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相混合,次侧指供血者血清与 受血者红细胞相混合
B.对已知的同型血液输血,可不必做此试验 C.主侧和次侧无凝集反应,可以输血
D.主侧有凝集反应,不论次侧有何结果,均不能输血
E.主侧无凝集反应,次侧发生凝集,在严密观察下,可以少量、缓慢输血
四.回答题:
1.试述白细胞的分类及其主要作用。
2.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步骤)是什么?参与凝血的主要因子有哪些? 3.试述ABO血型系统的分类原则和输血原则。
第四章 血液循环生理
一.名词解释:
1 心动周期 2 每搏输出量 3 心输出量 4 心指数 5 射血分数
6 心力储备 7 正常起搏点 8 窦性心律 9 期前收缩 10 代偿性间歇
11 血压 12 收缩压 13 舒张压 14 脉压 15 平均动脉压 16 中心静脉压 17 微循环 18 有效滤过压 19 缩血管神经纤维
20 血-脑屏障 21 血-脑脊液屏障 22 减压反射 2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24 心电图 25 有效不应期
二.填空题:
1 一个心动周期中,包括一个——期和一个——期,其中——期长。
2 第一心音标志————,而第二心音标志————,前者衡量———————— ————————的功能,后者衡量——————————————————。 3 心房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是——————————————,而心室在心脏泵血 中的作用是——————————————————。
4 心肌细胞可分为——————————和————————————两种。 5 心肌工作细胞(心房、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征是————————,而心肌自 律细胞(窦房结、铺氏纤维)动作电位的特征是————————————。
6 窦房结细胞作为心脏正常起搏点是由于其——————————————。 7 心肌的生理特性有————、————、————和————。其中属于电生理 特性的是——————————————,属于机械生理特性的是————。 8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期,其中0期是由于——————引起,2期
是由于————————————引起,——期是典型特征期。
9 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是——————、——————和——————。
10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依次是——————、——————和——————。 11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是—————、——————和——————。 12心肌传导性的最大特点是有—————现象,保证房、室活动功能 步调一致。 13心电图中P波表示————————,QRS波群表示————————,T波表 示——————,PR间期表示————————,ST段表示———————。 14血流阻力与血管半径的——方呈——比。
15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是——————————和——————————。
16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其高低的意义有——————————和— ———————————————————。
17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是————————、——————————、——— —————————、————————————和——————————。 18组织液生成的动力是————————,影响其生成的因素有——————、— ———————、————————、——————————、—————— ——和 ——————————。
19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是——————————和————————————。 20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对心脏的作用是——————;心迷走神经 末梢释放——————,对心脏的 作用是——————————。
21减压反射的感受器是——————和—————,其反射效应是引起————— —,其生理意义是————————————。
22化学感受器是——————和——————,适宜的刺激为——、——和——, 反射效应是————————————————————————。
三.单选题:
1.心室内压力达最高值在(C)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快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末 E.心室充盈期末 2.心室容积达最大值在(A)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末 E.心室充盈期末 3.下列哪项使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减少(D)
A.心率一定程度减慢时 B.外周静脉压与心房压之差加大 C.心房压与心室压之差加大 D.心肌收缩加强 E.心房收缩能力加大 4.正常人心率超过去180次/分时,主要影响下列哪些变化(E)
A.心动周期缩短 B.收缩期缩短 C.舒张期缩短 D.收缩期缩短明显 E.舒张期缩短明显 5.从动脉瓣关闭到下一次动脉瓣开放的时间相当于心动周期中的(D) A.心室舒张期 B.心室射血期 C.等容收缩期 D.心室舒张期+等容收缩期 E. 等容舒张期+等容收缩期 6.房室瓣开放发生在(E)
A.等容舒张期初 B. 等容收缩期末 C.心室收缩初期 D.等容收缩期初 E. 等容舒 张期末
7.心室容积最小在(C)
A.等容收缩期末 B. 快速射血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 D.等容舒张期初 E. 心室充盈 期初
8.在刚刚停跳的心脏,给其左心室一次阈强度的电刺激,会引起(E) A.局部的心肌收缩 B. 左心室收缩 C.左心室和左心房收缩 D.左心室和右心室收缩 E. 整个心脏收缩
9.正常人心率超过去180次/min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A) A.快速充盈期缩短 B.减慢充盈期缩短 C.等容收缩期缩短 D.快速射血期缩短 E.减慢射血期缩短
10.在心率、前负荷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心肌的后负荷,会使(C)
A.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速度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加 B.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速度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 C.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速度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 D.等容收缩期缩短,射血速度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加 E.等容收缩期缩短,射血速度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 11.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A)
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B.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
C. 心室等容收缩期的容积或压力 D. 心室等容舒张期的容积或压力 E. 大动脉血压 12.第一心音产生主要是由于(C)
A.半月瓣关闭 B. 半月瓣开放C. 房室瓣关闭 D. 房室瓣开放 E. 心房肌收缩 13.第二心音产生主要是由于(B)
A.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开放 B.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 C. 房室瓣突然开放 D. 房室瓣突然关闭 E. 心房肌收缩 14.第二心音发生在(D)
A.等容收缩期末 B. 快速射血期 C.减慢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 E. 心室充盈期 1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是由于(B)
A.Na+ 电导降低B. Na+ 电导增加 C. Ca2+ 电导降低 D. Ca2+ 电导增加 E. K+ 电导增加
16.当心室肌细胞膜动作电位由静息水平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Na+通道处于(C) A.静息状态 B.备用状态 C. 激活状态 D. 失活状态 E. 复活状态 17.心室肌动作电位1期复极是由于下列哪种离子流动的结果(A) A. K+ 外流 B. K+ 内流 C.Na+ 内流 D. Ca2+ 内流 E. Cl- 内流
1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能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C) A. Na+ 内流,Cl- 外流 B. Na+ 外流,Cl- 内流 C. Ca2+ 内流,K+ 外流 D. K+ 内流 Ca2+ 外流 E. Na+ 内流 ,K2+ 外流
19.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4期恢复细胞内外离子正常浓度梯度靠(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