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值法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壁式框架内力时,与一般框架的区别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梁柱杆端均有刚域,从而使杆件的刚度增大;其二是梁柱截面高度较大,需考虑杆件剪切变形的影响。包含。 4.9 什么是刚度特征值λ?它对内力分配、侧移变形有什么影响?
刚度特征值λ是框架抗推刚度(或广义抗推刚度)与剪力墙抗弯刚度的比值,它集中反映了结构的变形状态及受力状态。
刚度特征值λ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影响:
当λ=0时,即为纯剪力墙结构;当λ值较小时,框架抗推刚度很小;随着λ值的增大,剪力墙抗弯刚度
减小;当λ=∞时,即为纯框架结构。λ值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受力、变形性能影响很大。 4.10 框架—剪力墙结构λ值的正常范围是什么?λ值不满足要求时,对结构如何进行调整? ??1 以剪力墙为主,为弯曲型变形;??6以框架为主,为剪切型变形;1~6之间为弯剪型变形
5.
5.1结构计算发现,建筑物存在较大的扭转效应,应如何处理?
加强角柱刚度和边梁刚度,外刚内柔
5.2设计时未布置剪力墙,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结构安全,自行增加了若干剪力墙,是否妥当?
不妥当,设计时未计算添加说明已经满足安全要求,自行添加若干剪力墙会使结构的刚度过大,加大了地震作用效应,而且也不经济。
5.3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分析采用什么方法?P42
在近似法中采用了连续化方法,将各层总连梁离散为沿楼层高度均匀的连续连杆。 5.4反弯点法与D值法有什么不同?
反弯点高度不同:
反弯点法:水平荷载作用下,上层柱的反弯点在柱的中心,底层柱反弯点距柱底端为2/3层高处。 D值法,计算基本假定:
反弯点法:(1)梁的线刚度与柱线刚度之比大于3时,可认为梁刚度无限大; (2)梁、柱轴象变形均可忽略不计
D值法:(1)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同层各结点转角相等;
(2)梁、柱轴向变形均忽略不计。
反弯点高度取决于荷载形式、梁柱刚度比、建筑物总层数和柱所在的楼层号。 5.5计算连梁时,是否需要考虑翼缘影响?不考虑
5.6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和剪力墙的变形特点有什么不同?P27 5.7风荷载计算需考虑哪些因素?
高度、体型、地区
5.8框架内力分析中,分层法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1)梁上荷载仅在该梁上及与其相连的上下层柱产生内力,在其他层梁上及柱上产生的内力可忽略不计; (2)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产生的水平位移可以忽略不计. 5.9重力荷载代表值是如何确定的?P37
5
5.9规程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层间水平位移做出了限值?其目的是什么?如果高层建筑结构的层间水平位移太小,是否合适,为什么?P7,表2-3
1<=/800,防止过大导致建筑物倒塌。
太小:说明结构的整体刚度太大,加大了地震作用效应,而且也不经济。 5.10风荷载计算中,分整体风荷载计算和局部风荷载计算,其目的是什么?
整体风荷载是指整个建筑所受到的风荷载,由整体承担,而局部风荷载是局部面积建筑所受到的风荷载,由局部承担。它们计算时所用风荷载体型系数不同。
5.11抗震设计时,为什么要进行0.2V0的调整?怎样调整?P44
为发挥框架抵抗水平力的作用,总框架承受的最大层剪力宜在0.2~0.4Vo之间 对总框架剪力Vf <0.2 V0的楼层,Vf 取0.2 V0和1.5 Vf,max中的较小值。 5.12什么是反弯点?弯距为零的点
5.13总体信息中,周期折减系数的意义是什么?
因为不考虑填充墙的刚度,实际刚度会大点,所以要折减
5.14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什么要限制结构的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高层建筑P42
6.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
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计算主要包括总剪力墙、总框架、总连梁的内力计算和各片墙、各榀框架,
各根连梁的内力计算。
6.1如何计算在各类水平荷载作用下总剪力墙上任意一点发生的水平位移?如何进行水平位移验算,用哪个参数进行验算?P134
6.2如何计算在各类水平荷载作用下总剪力墙任意一点的内力(弯矩、剪力),总框架的内力(弯矩、剪力)?P135
6.3在刚结计算体系中,什么是总框架的广义剪力?如何计算总连梁的分布约束弯矩? 总框架的广义剪力等于总框架的总剪力加上总连梁的分布约束弯距。
Cb'[Vp(?)?VW'(?)] 总连梁的分布约束弯距:m(?)?Cf?CbCb为连梁的平均约束弯距的等效剪切刚度 Cf为总框架抗推刚度
6.4用公式(6-2)—(6-4)算出的剪力在什么体系中是总剪力墙的总剪力?但在什么体系中就不是总剪力墙的总剪力,而是总剪力墙的总剪力与总连梁分布约束弯矩的代数和?这两个体系中总弯矩是否相同?
铰接计算体系。
刚度体系中的不是总剪力墙的总剪力,而是总剪力墙的总剪力与总连梁分布约束弯矩的代数和。 不同,刚度特征值λ
6.5在刚结体系内力计算中,λ应该用考虑什么折减后的计算值。
刚度折减,折减系数不小于0.5。 6.6什么时候调整Vf?怎样调整Vf?
对总框架剪力Vf <0.2 V0的楼层,Vf 取0.2 V0和1.5 Vf,max中的较小值。
6.7如何计算各根连梁的第i个刚结端的分布约束弯矩?如何计算连梁第i个刚结端的约束弯矩?
6
各根连梁的第i个刚结端的分布约束弯矩可由总连梁的分布约束弯距按下式求出:式(6-12)
mi(?)?Cbi?Cbkm(?)
连梁第i个刚结端的约束弯矩,可由连梁杆端分布弯距与层高相乘得到。 式(6-13)M12?mi12(?)?(hj?hj?1)/2
6.8在求各根连梁内力时,应注意剪力墙轴线处约束弯矩M12和剪力墙墙边处连梁杆端弯矩Mb12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如何计算这两个不同的弯矩?
剪力墙轴线处约束弯矩M12 式(6-13)M12?mi12(?)?(hj?hj?1)/2剪力墙墙边处连梁杆端弯矩 式(6-14)Mb12?(x?cl)M12/x
6.9在求出总剪力墙在各楼层处的内力(弯矩、剪力)后,如何求各片剪力墙在各楼层处的内力(弯距,剪力)?
不管是铰接体系还是刚接体系,均应按照各片剪力墙的等效抗弯刚度进行再分配。 6.10在求出MWij, VWij后,对于整截面剪力墙和小开口整体剪力墙,还应怎样考虑连梁?P46
对第i片剪力墙在第j层楼盖上、下方的剪力墙截面弯距分别加上或减去剪力墙墙边处连梁杆端弯矩的一半。 6.11对于联肢剪力墙,求出MWij, VWij后,还需进一步求出什么?P47
根据墙顶和墙底的弯距和剪力等效的原则,求得其“相当荷载”,据此求出联肢墙的每个墙肢和连梁的内力。 6.12 D值法又称改进的反弯点法,主要在什么地方进行改进?如何用D值法计算各榀框架的内力?P47
D值法中:反弯点高度取决于荷载形式、梁柱刚度比、建筑物总层数和柱所在的楼层号。
按照各柱的D值进行分配可以得到各柱在各楼层处剪力(通常是近似该柱上下端两层楼板标高处剪力的平均值作为该柱该层的剪力),然后确定出普通框架柱和壁式框架柱的反弯点高度,便可以计算柱端弯距,再根据结点平衡条件可求出梁端弯距,进而求出框架梁的剪力和柱的轴力。
6.13 在D值法中如何确定反弯点位置?y0 ,y1 ,y2 ,y3 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如何计算这四个参数?
反弯点高度:y?y0?y1?y2?y3
y0-标准反弯点高度,由《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表4.2、4.3查取 y1 上下层梁刚度不等时的修正值,由表4.4查取 y2、y3 上下层层高不等时的修正值,由表4.5查取
反弯点高度取决于荷载形式、梁柱刚度比、建筑物总层数和柱所在的楼层号。
当反弯点高度(0?y?1.0)时,反弯点在本层;当y?1.0时,本层无反弯点,反弯点在本楼层之上,当y?0时,反弯点在本层之下。
6.14在用Excel表(表13-17至表13-36)计算内力时,须特别注意公式当中每个参数的含义;并且当中许多公式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P42-47
6.15在计算柱轴力和梁端弯矩(表13-37)时须注意正负符号。P42-47 6.16地震荷载是和风荷载分别是按怎样的分布作用在结构上的? 水平地震作用地震荷载:倒三角形分布、顶点集中荷载 风荷载:倒三角形分布、均布荷载、顶点集中荷载
7 竖向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分析
7.1 高层建筑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一般要不要考虑荷载的最不利布置?为什么?P48 活荷载一般情况都不大
7
(1.5~2.0),仅占全部竖向荷载的10%~15%,计算时可不考虑荷载的最不利布置,也不考虑活荷载的折减。
7.2 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剪结构内力时,各荷载是取标准值还是取设计值?为什么?
P48 标准值,以便于各种工况下的荷载效应组合。 7.3 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有哪些方法?
力距分配法、分层法
7.4 为什么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可以采用分层法?
分层法是力矩分配法的进一步简化,其计算过程跟力矩分配一样 7.5 试简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单层框架结构的计算过程。P49
求出结点的固端弯距,计算分配系数,然后力矩分配和传递。 7.6 请画出用分层法计算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P49
7.7 请指出分层法计算框架时,为什么除底层柱之外,其他层柱的线刚度乘上0.9,传递系数用1/3。 7.8用分层法计算框架结构时,分层计算所得的杆端弯矩就是最后弯矩吗?为什么?
梁端弯距是最终弯距,柱端的最终弯距则需要由上、下两层所得的同一柱端弯距叠加而成。 7.9 如何由梁端弯矩计算梁端剪力?
计算各跨梁端剪力时,可将梁看作简支梁,求出梁在梁端弯矩和该跨梁上的恒载作用下的支座反力即为梁端剪力
7.10 如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柱的轴力?
各柱上端轴力由横向框架梁端剪力、纵向框架梁端支反力(按简支梁计算)与上层柱传来的轴力相加而得;各柱下端轴力为上端轴力加本层柱自重。
7.11 如何计算框—剪结构中作用在剪力墙部分的竖向荷载?P50 (1)按负荷面积计算各层楼板及墙重垂直的梁传递的荷载 (2)剪力墙左右端连梁通过与剪力墙相连端传递的荷载 (3)剪力墙的自重(扣除门洞部分重)
7.12 画出框—剪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剪力墙的计算简图。P158 7.13 如何计算框—剪结构中剪力墙部分的内力?
恒载作用下剪力墙的轴力有以下几部分:(1)墙肢自重;(2)墙肢两侧由楼板传来的三角形荷载;(3)纵向梁传来的集中荷载
剪力墙所承受的弯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连梁与剪力墙相连处作用于剪力墙的弯距;另一是各恒载和剪力墙的剪力向剪力墙形心处平移所得弯距 7.14 如何计算连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跟主梁的计算方法相同
7.15如何计算壁式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7.16 试画出壁式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8 荷载效应及内力组合
8.1什么是荷载效应?什么是荷载效应组合?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