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小嘎子是个个性鲜明的男孩子。他“从不单凭力气”跟人硬拼,而是“一向仗着”自己“手疾眼快”,所以,这次跟胖墩儿摔跤,“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而选择了适合自己特长的“随便摔”的方式。从一开始对摔跤方式的选择,就可见这个顽皮的小男孩富有心计。起初,他依据自己和胖墩儿的体形差异,找准对方的弱点,“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采取了围着对手“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的战术。在摔跤中,当小嘎子处于劣势时,他便积极开动脑筋,“推拉拽顶”,想出了各种办法。就是在他与胖墩儿酣战到最后时,他还是“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整个摔跤过程都不见小嘎子的蛮干硬拼硬斗,处处可见他的机灵、敏捷、有智谋。另外,从他时时想把对手打败,又不难看出他争强好胜的一面。
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在这当中,还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这些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显示出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功力。
临死前的严监生
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这种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课文通过两个方面的描写,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一是从正面对王熙凤的描写,二是从侧面对王熙凤的描写。
作者写王熙凤的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以及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和王熙凤对林黛玉说的一席话,是对王熙凤的正面描写。林黛玉的思忖、纳闷与贾母对王熙凤的戏谑谈笑的评价,是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
我们先看正面描写。
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王熙凤的一句“我来迟了”,似给人爽朗、热情的感觉,然在贾府这个封建的大家族里,规矩礼仪是极严的。贾母是这个家族里至高无上的人物。在贾母面前,连邢、王二夫人都要敛声屏气、毕恭毕敬,何况孙子媳妇王熙凤,但王熙凤就有这样的特权。故一句话,就把王熙凤性格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张狂放肆,表现了出来;同时还可以看出她在贾府里的特殊地位。作品具体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的容貌,在打扮方面,选取头饰、裙饰和服饰三个要点,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既使读者看出了一位贵族少妇的尊贵,也在珠光宝气之中露出了她的俗气;在容貌方面,则着重写她的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王熙凤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举止言谈中表现得很充分。她见黛玉时先是恭维──因为她知道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所以不惜恭维到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丰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至;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最后又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她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作者就这样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至于林黛玉和贾母对王熙凤的感觉和评价则从侧面很好地配合了正面描写,与那些正面描写共同完成对王熙凤性格特征的刻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对3个片段的阅读,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二是从中体会作家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
写等写人的方法。另外,还要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破绽、咕咚、侄子、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致、气派、祖宗、可怜、手疾眼快、精神抖擞、膀大腰粗、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教学目标:
1、认识“擞、裆、绽、扳、咚”5个生字,会写“擞、绽、扳、咚”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破绽、咕咚、手疾眼快、精神抖擞、膀大腰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小嘎子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紧扣主题,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结识了不少有特色的人物——顾全大局的蔺相如【课件出示:蔺相如图片】,知错能改的廉颇【课件出示:廉颇图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课件出示:诸葛亮图片】,在咆哮的洪水中舍小家顾大家的党支部书记【课件出示:党支部书记图片】,在长征路上为照顾小战士而牺牲的老班长【课件出示:老班长图片】??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特点,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一些特点突出的人物形象,感受他们的特别。【课件出示课题:22人物描写一组】
同学们,你们看过《小兵张嘎》吗?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嘎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课件出示: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齐读课题。
同学们,“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小兵张嘎》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课文中的片段写的是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同学们,课文读完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
【课件出示:擞、裆、绽、扳、咚】同学们,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带领大家读读? 同学们,还想读吗?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生字会认了,那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课件出示:破绽、咕咚、手疾眼快、精神抖擞、膀大腰粗】
同学们,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带领大家读读? 同学们,还想读吗?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词语你们读得很精彩,那你们理解词义吗? 【课件出示:
破绽:衣服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手疾眼快: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 精神抖擞:指表现出来的旺盛的活力。 膀大腰粗:形容长得又高又大,身体健壮。】
同学们,字词我们顺利闯关了,现在读起课文来一定更顺畅。谁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后评价。
同学们,听了同学的朗读,谁能说说课文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研读“嘎子”,体会特点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注意,老师有要求哦!【课件出示: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小嘎子与胖墩儿摔跤的情景,并画出文章中描写小嘎子摔跤时动作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表示动作的词。想想这些词句可以体现小嘎子的什么特点?】
同学们,明确了要求,开始吧。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小组同学分享分享。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