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过程模式在对目标模式进行系统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试图解决目标模式所无法解 决的问题,直接关注教育过程的不断调适,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发展。 (4) 没有说明具体的行动方式, 让人感到难以把握。 3. 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在于: (1)教学语言艺术影响教学效果 (2) 教学语言艺术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
(3) 教学语言艺术促进教师自身思维品质的发展 950
4. 行为取向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 (1)目标分解 (2) 任务分析 (3) 起点确定
(4) 目标表述( 以及目标层次化) 四、论述题(每题1 5分,共3 0分) [题l 评分参考]
导课艺术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只有掌握导课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灵活运 用多种导课方法,才能更好发挥导课的作用。( 5分) 导课艺术包括: (1)直接导课
这是教学中最常用,最简单,也是最容易掌握的导课方法。直接导课是指上课伊始,教师 就直奔主题,说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2) 故事导课
在导课时适当运用故事、传说创设一种情境引人新课。 (3) 创设情境导课
所谓创设情境导课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音乐、绘画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获取知识。 (4) 悬念导课
悬念是戏剧表演中常用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悬念,形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5) 新旧知识联系导课
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导课方法。它要求教师在导课时,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 系,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结合点,利用旧知识搭桥过度,引出新知识。 (6) 解释题目导课
教学中有些题目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或通过分析题目能了解文章
的主要内容,这样就可以借助于题目,通过解释题目来导人新课。 (7)演练导课
这是数学,物理和化学学科常用的导课方法:在上课时,教师选择实物、标本、模型等进行 演示,或利用做实验、练习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人新课。 951
(8) 设疑导课
思维起于疑难,这种疑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启发剂\,它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转入活跃, 处于积极探究状态。
[联系实际,能举例说明上述8项中任意一项或数项者,计1 - 1 0分] t题2 评分参考]
1.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3分)
2. 培养目标体现了培养21 世纪新人的时代特征(6 分) (1)继承传统与面向未来 (2) 国际的视野和中国的特色 (3) 全瞻社会又关爱个体
3. 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课程目标形成体系(6 分)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实例分析题( 3 0分) [评分参考]
这是上海市中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组织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3分) 其意义在于:
(1)完善课程体系(2) 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5) 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上述五项各计3分]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 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 4分)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课程资源的拥有者应当提高为社 会、为教育服务的意识,应当建立一套社会广泛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运行机制。上海博 物馆馆藏文物丰富、闻名海内外,与他们合作开展教育研究,既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和使用率,也丰富了课程资源,是双方共同的需要。( 5分) C 结合个人体会来分析计1 - 3 分]
952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