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20 后板施加载荷
分析结果如图4.21、图4.22所示。
图 4.21 后板应力分析
37
图 4.22 后板应力分析局部
图4.23 后板应力节点位移
如图所以,可以看出斗杆后板在该工况下,所受最大应力为15.19MP,应力节点位移为0.0411mm。
38
第5章 疲劳分析及结果
疲劳是产品或零件失效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并且疲劳的种类繁多复杂。同时引起疲劳失效的机理和原因也比较复杂,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和按照严格的分析程序进行失效分析和疲劳预测。
因此,为了更加准确的了解部件的性能,除了进行静力学分析外,还需要进行必要的疲劳分析。
5.1 斗杆的疲劳分析
依据上章的静力学分析结果,斗杆的疲劳分析结果如图5.1、图5.2、图5.3、图5.4、图5.5所示。
图5.1 斗杆疲劳寿命云图
39
图5.2 斗杆疲劳寿命局部云图
从中可以看出,斗杆在于动臂的铰接处寿命最小,也意味着这个部委位最容易遭受到破坏。而其他部位则比较稳定,且不易受到破坏。
图5.3 斗杆疲劳安全因子云图
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