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二、编制要求
1、文字:Times New Romar、四号字、行距24;
2、表格:表头小四号字、加粗;表格内五号字、居中、行距16、行高0.6;表格边框两边不封,上下线1.5磅、内格线0.5磅
3、图片:居中,图名小四号字、加粗
4、图表编号:表3.1-1、表3.1-2……,图3.1-1、图3.1-2…… 5、污染物编号:
气:G1-1、G1-2……,G2-1、G2-2…… 水:W1-1、W1-2……,W2-1、W2-2…… 废液:L1-1、L1-2……,L2-1、L2-2…… 固废:S1-1、S1-2……,S2-1、S2-2…… 噪声:N1-1、N1-2……,N2-1、N2-2……
公辅:G0-1、G0-2…,W0-1、W0-2…,L0-1、L0-2…,S0-1、S0-2…N0-1、N0-2…
6、特殊图表
工艺流程图:流程主线粗、辅线细、物料回用虚线;加料点、产污环节及编号(注明主要污染物)、物料(包括回用物料)走向;溶剂回收(脱溶)一般绘至冷凝工序
水平衡图:水源、用水环节、治理设施三段式布局;蒸汽、循环水、回用水三种线条表示;物料带入水、反应生成水、循环/梯级利用水都要体现;用水量、排水量、回用量与相应表格(公辅工程表、物料平衡表、水污染源强表)中的信息一致
物料平衡图/表:包括总物料平衡图/表、特殊元素(N、P、重金属、毒性物质元素等)平衡图/表、全厂溶剂平衡图/表;总物料按反应步骤/主要工序详细列表(混合物料要有具体组成),按各工序物料总量绘图;特殊元素按使用工序列出具体物料带入元素量,绘至治理设施,明确进入废气(按处理设施和排气筒列出有组织、无组织排放量)、废水、固废的量;溶剂平衡按产品或工序列出具体带入量,绘至(冷凝回收、)治理设施,明确进入废气、废水、固废的量
word格式编辑
. . . .
工艺流程与产污节点图图例及其绘图各部分的确定工艺流程主线工艺流程辅线Wi废水Gi废气Ni噪声Si固废生产设备流程( 2磅的实线,末端式样:选第2个;末端大小:选第6个)(0.75磅的实线,末端式样:选第2个;末端大小:选第6个)(0.75磅的实线,末端式样:选第3个;末端大小:选第1个)(0.75磅的虚线,末端式样:选第2个;末端大小:选第3个)(0.75磅的虚线,末端式样:选第3个;末端大小:选第1个)(0.75磅的实线,末端式样:选第6个;末端大小:选第1个)(用长方形表示)生产原理流程(用椭圆形表示)字体:标题内容仿宋-GB2312楷体-GB231312号10号 7、标准选取
(1)选取顺序:行业优先综合,地方优先国家,国内优先国外
(2)选取因子:质量因子包括现状监测因子、污染物源强因子(大气预测时占标率计算要用到质量标准);排放因子包括现有、改扩项目污染源强因子
(3)标准制定: a环境质量标准
依车间容许浓度计算(参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第二章P26) lnCm=0.607 lnC生-3.166(无机化合物) lnCm=0.470 lnC生-3.595(有机化合物) lnCm=0.0426 lnC生-0.28(脂肪族和芳香烃) lnCm=0.702 lnC生-1.933(氯烃类) b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附录B内插法、外推法;排气筒高度满足表列排放速率外,应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的建筑5m以上(《锅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排气筒高度除满足标准要求外,还应高出200m范围内最高最高建筑物3m),否则排放速率严格50%执行;新污源源排气筒低于15m时,外推法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等效排气筒(排放相同污染物、两排气筒间距离小于高度之和),执行排气筒等效高度对应的速率(因为综合排放标准制订前提是,假定一定范围内只有单根排气筒,当排放相同污染物有多根排气筒存在时,应考虑叠加效果)
word格式编辑
. . . .
依《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91)计算排放速率:Q=Cm*R*Ke计算,注意Ke取0.5;R是排放系数
c美国EPA多介质环境目标值估算方法计算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参见农药导则附录C)
8、大气环境预测 (1)等级确定
用估算模式计算正常排放时有组织(按排气筒列表)、无组织地面最大浓度、占标率、最远影响范围,依导则判据确定等级。
在确定项目评价等级过程中,对于物理意义上分离的单个点源,不需要进行排气筒的等效,仍然按单个污染源的最高评价等级及最远影响范围判定项目的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但对于多个低矮源集中成片排放,且单个污染源估算的最大浓度占标率接近10%的项目,建议参考导则5.3.2.3.2 及5.3.2.3.7的相关规定,考虑提级或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式考虑多源叠加后对区域及各敏感点的影响。
按导则5.3.2.3.5规定:“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根据相关规范定义: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目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公路的定义是指联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道路。公路按行政等级可分为:国家公路、省公路、县公路和乡公路(简称为国、省、乡道)以及专用公路五个等级。所以,参考导则条款要求,只有属于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主干路的新建和扩建项目,要求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
(2)工作内容(三级)
最大地面浓度:有组织正常、非正常排放,无组织排放 厂界浓度预测:无组织+低矮源影响 敏感点浓度预测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对于无组织排放源强,厂界外最高浓度满足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要求,但是不满足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word格式编辑
. . . .
计算模式的原理为:计算不同气象条件下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各点的预测浓度,将最远超标距离作为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依据。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凡不通过排气筒或通过15m以下排气筒的有害气体排放,均属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进入呼吸带大气层时,其浓度如果超过质量标准或居住区标准的,需设置卫防距;排放多种有害物质时,取Qc/Cm最大值计算,两种/两种以上有害物处于同一级别是,要提级;分单元计算,给出包络图,排放源所在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到包络线之间设防护距离;注意级差的规定:100以内级差为50,100~1000级差为100,1000以上级差为200,只可能出现50、100、200、…1000、1200、1400、...等数值;行业卫防距与计算结果的选取(取大值)。
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防距设置执行《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83-2002)。
(3)结果分析
输出各计算点的典型小时及典型日的预测浓度
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点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
对于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的叠加影响。
9、噪声预测
级别: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1类、2类区,或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
范围:一般为边界外200m,相邻区声功能级别高,如依声源计算200m处贡献值不能满足功能标准时,应扩大到满足标准的距离;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
预测: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及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绘制等值线图;注意与背景值的叠加(厂界叠加现有厂界噪声、敏感点叠加背景噪声)
word格式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