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绝句》公开课教案
15 古诗二首 《绝句》
教学目标:
1、认识“绝、鹂、鸣”等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绝、含、岭、吴”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绝句》这首诗。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背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内容,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及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理解诗题
1、视频播放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想象:
同学们,春天的景色美吗?想一想,你学过的哪首诗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背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由举手背诗。 2、指名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春天。
3、过渡:春天到了,草长莺飞,唐朝诗人杜甫居住的成都草堂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被这幅十分动人的春景图深深地感染,不禁吟出这首——《绝句》。(板书诗题)
指导学生学习“绝”字,交流识记方法。 4.介绍“绝句”。
1
绝句是我国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5.介绍诗人杜甫。
杜甫被称为“诗圣”。你了解诗人杜甫吗?把你知道的说一说。(学生自由交流) 二、初读诗文,解决字词
1、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掌握诗的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出示带有古诗中生字的卡片:“绝”“鹂”“鸣”“行”“含”“岭”“泊”“吴”。
(1)指名读,相机纠正生字读音,重点指导“含、岭”的读音,明确“行、泊”为多音字。
(2)学生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尝试给生字组词。
4、学生再读古诗,将诗句读正确。 5、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感悟意境,品读古诗
过渡:正值阳春三月,阳光柔和,微风徐徐。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黄鹂、白鹭图片) (一)品读前两句,感受意境。
1、介绍黄鹂、白鹭,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颜色。
2
2、感受“翠柳”的意境之美。
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哪儿鸣叫呢(柳树间)?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
3、想象情境黄鹂可能会说些什么?这两只可爱的小鸟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鸣叫呢? 学生自由回答。 4、齐读“两个黄鹂鸣翠柳”。
5、你还看到了什么?发挥想象,说说那一行白鹭在天上是怎么飞的。做一做白鹭飞翔的动作吧。
(1)学生想象白鹭飞翔的动作读一读“一行白鹭上青天”,并可以加上动作来表演。 (2)引读: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飘飘悠悠地飞上了蓝天,那真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6、指名说一说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教师适当纠正、补充。 (二)品读后两句。
1、此时此刻,杜甫看到了窗外的什么?指导学生读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2、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千秋雪”。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 极言年代之长。“千秋雪”就是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3、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所以诗人用了一个“含”字,很生动,很形象。 4、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3
5、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心情愉悦地吟诵出“窗含西岭千秋雪”吧! 6、诗人除了从窗户向外看,还向门外一瞥,他又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万里船”,这里指从遥远的东吴开来的船。 7、指导朗读“门泊东吴万里船”。 8、指名说一说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三)读背古诗。
1、诗人凭窗远眺皑皑白雪,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欢快、愉悦、舒畅)? 2、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读读这首诗吧(学生齐读古诗)。
3、表演读。要求学生和着音乐诵读,引导学生融入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4.学生尝试背诵。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绝、含、岭、吴”。 2、学生交流每个字的结构特点。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并指导写法。“绝、岭”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写得左窄右宽,“岭”在书写时,要注意最后一笔点不能丢了。“含、吴”都是上下结构,“含”上边是“今”,要写得略宽,整个“今”从田字格的上半格延伸到下半格,下面的“口”只占下半格的一半;“吴”在书写时,“口”要写得略扁,下面的“天”从横中线的上都起笔、“天”要写得宽一些,托住上面的“口”。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写得较好的字,师生共同评价。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大诗人杜甫欣赏了草堂周围的美丽景色,体会了诗人作
4
诗的情形,感受了诗的意境,体会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课后请同学们再有感情地把诗读一读。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