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
近代物理初步必背要点
物理学简史概要
1、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的研究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观点,从而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2、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效应证明了光不仅具有能量还具有动量。 3、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电子衍射实验证明了其猜想。 4、波恩提出了概率波的观点。
5、汤姆孙发现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6、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并证明了电荷是量子化的。 7、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8、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9、伦琴发现了x射线。
10、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14 7N+42He―→17 8O+1H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11、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同时发现正电子
13Al27+42He―→3015P+10n 15P30―→14Si30+0+1e。
1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42He+94Be―→12 6C+10n 一、光电效应
1、赫兹最早发现光电效应现象。
2、定义: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 3、五个概念:
①逸出功(W0):由金属板决定(对于同一金属板逸出功是定值) ②最大初动能:Ekm?hv?W0(由频率决定)
③截止频率:Vc?W0由金属板决定截止的是电流。也称为极限频率。 h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
④遏制电压:eUc?Ekm?hv?W0得:Uc?Whv?0由频率决定 ee⑤光强(I):I?Nhv光强越强光电子数量越多。 At4、四条规律:
①光电子的能量由入射光的频率决定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②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等于截止频率才会发生光电效应。 ③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入射光的强度决定光电子的数目决定饱和光电流的大小。 ④光电效应是瞬时的。 5、四类图象
图象名称 图线形状 由图线直接(间接)得到的物理量 ①极限频率:图线与ν轴交点的横坐标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线 νc ②逸出功:图线与Ek轴交点的纵坐标的值W0=|-E|=E ③普朗克常量:图线的斜率k=h ①遏止电压Uc:图线与横轴的交点 颜色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②饱和光电流Im:电流的最大值 ③最大初动能:Ekm=eUc ①遏止电压Uc1、Uc2 颜色不同时,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②饱和光电流 ③最大初动能Ek1=eUc1,Ek2=eUc2 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线 ①截止频率νc:图线与横轴的交点 ②遏止电压Uc: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
③普朗克常量h:等于图线的斜率与电子电量的乘积,即h=ke。(注:此时两极之间接反向电压) 【例题】1、在光电效应试验中,分别用频率为νa、νb的单色光a、b照射到同种金属上,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Ua和U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ka和Ekb。h为普朗克常量。下列说法正确是
A.若νa>νb,则一定有Ua<Ub B.若νa>νb,则一定有Eka>Kkb C.若Ua<Ub,则一定有Eka<Ekb
D.若νa>νb,则一定有hνa-Eka>hνb-Ekb 答案: BC
2、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 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 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E.遏止电压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光强无关 答案:ACE
3、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为4.27,与纵轴交点坐标为0.5)。由图可知(AC)
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 Hz 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 Hz 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 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 eV
1414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
4、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k和b,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则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________,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________。
解析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有Ekm=hν-W0,又因为Ekm
hW0hW0
到Uc=ν-,所以=k,h=ek;-=b,W0=-eb。
eeee
答案ek -eb
5、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飞飞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 B.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
C.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
D.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解析 由于是同一光电管,因而不论对哪种光,极限频率和金属的逸出功相同,对于甲、乙两种光,反向遏止电压相同,因而频率相同,A错误;丙光对应的反向遏止电压较大,因而丙光的频率较高,波长较短,对应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故C、D均错,B正确。
答案 B 三、原子模型
1、1897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分析研究发现了电子,由此认识到原子也应该具有内部结构,而不是不可分的,并且他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2、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以?粒子轰击重金属箔,即?粒子的散射实验来检验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时提出了新的原子模型-------核式结构模型。 (1)?粒子的散射实验的现象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发生偏转,并且有极少数偏转角
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几乎达到180°。 (2)核式结构模型的学说内容
=eUc,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