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等级考内容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西气东输的线路
(1)一期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后到达上海。
(2)二期工程线路:主干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2.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①西部地区:受经济水平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供大于需。 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供小于需。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①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 ②北煤南运给我国的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压力。
③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①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陆上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和陕甘宁。 ③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知其因]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如下图所示:
(二)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
(1)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2)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区域协调效应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
(1)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2)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何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1.从调入区与调出区两方面进行分析
(1)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2)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分析
效益 调入地区 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经济效益 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调出地区 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扩大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 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 发展经济,减轻污染,保护生态
2
[典题例析]
(2019·桂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三部分,分三条线路。西气东输一线工程2004年全线贯通,二线工程2012年全线贯通,三线工程2014年全线贯通。如图为我国西气东输三条管线工程示意图。
(1)从能源消费结构的角度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简述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的建设对上海、广州共同的影响。 (3)推测西气东输工程新疆段工程冬季建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图示为我国西气东输三条管线工程示意,输出区为我国新疆地区,经济落后,天然气资源丰富;输入区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能源资源匮乏。
二、审其问——答什么
本题共有三问,第(1)问考查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第(2)问考查该工程的建设对上海、广州产生的影响,此两问属于递进式设问,正确回答第(1)问是解答第(2)问的关键。第(3)问考查冬季工程建设可能遇到的困难,地理实践力这一学科素养得到充分体现,考生需联系相关地理环境来作答。
三、析其材——用何答
第(1)问,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资源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北煤南运占用大量运力,加重铁路运输的负担。天然气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等优势,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等问题。第(2)问,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的建设,能够缓解上海、广州的能源紧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第(3)问,西气东输工程新疆段工程冬季建设时,大风天数多,可能遇到多风沙天气;距冬季风源地近,气候寒冷,易出现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工程建设等。
[答案] (1)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资源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作为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