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医护理学重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0:08: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解疼痛。

月经失调

1、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出现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常见的月经失调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2、病因病机:

(1)月经先期:脾气虚、肾气虚、阳盛血热、阴虚血热、肝郁血热、瘀血停滞。 (2)月经后期:血虚、肾虚、血寒、气滞、痰阻。 (3)月经先后无定期:肾虚、肝郁、脾虚。 (4)月经过多:气虚、血热、血瘀。

(5)月经过少:肾虚、血虚、血瘀、痰湿。 3、诊断依据

(1)月经先期 以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15天以下,并且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经期基本正常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2)月经后期 以月经周期延后超过7天以上,甚至3~5个月1行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3)月经先后不定期 月经不按周期而至,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15天以下,并连续出现3个周期以上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4)月经过多 月经量明显增多,但在一定时间内能自行停止,月经周期、经期可正常,也可伴见月经提前及延后,惟周期有一定规律,或行经时间延长。

(5)月经过少 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月经周期可正常,也可伴周期异常,如鱼月经后期并见。 4、【证候分型】 (1)脾气虚

①表现:月经周期提前,经量或多或少,色淡红,质清稀,面色萎黄。 ②护治原则:健脾益气,摄血固冲调经。 ③治疗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2)肾气虚

①表现:月经提前或延后或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 ②护治原则:补肾养血调经。

③治疗代表方:当归地黄饮或固阴煎。 (3)阳盛血热

①月经提前,经量多或正常。

②护治原则:清热凉血,固冲调经。 ③治疗代表方:清经散。 (4)阴虚血热

①表现:月经提前,经量少或正常。 ②护治原则:滋阴清热,固冲调经。 ③治疗代表方:两地汤。 (5)肝郁血热

①表现:月经提前,经量或多或少。 ②护治原则:疏肝清热,凉血固冲调经。 ③治疗代表方:丹栀逍遥丸。 (6)血虚证

①表现:月经延后,经量少,色淡红。

②护治原则:补血益气调经。 ③治疗代表方:大补元煎。 (7)阴虚证

①表现: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少,色质正常。 ②护治原则:滋养肾阴,益冲调经。 ③治疗代表方:左归饮合加减一阴煎。 (8)血寒证 1)虚寒证

①表现: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少或正常,色淡。 ②护治原则:扶阳祛寒,温肾调经。 ③治疗代表方:温肾调气汤。 2)实寒证

①表现: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少或正常,色黯有块。 ②护治原则:温经散寒调经。 ③治疗代表方:温经汤。 (9)气滞证

①表现:月经周期延后或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色质正常或紫红质稠。 ②护治原则:理气活血,行滞调经。 ③治疗代表方:乌药汤。 5、【护理措施】

(1)生活起居护理 居室环境保持清洁、舒适、空气清新。

(2)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月经的量、期、色的情况,以及神志、血压变化。

(3)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多食奶、蛋、鱼、瘦肉、红枣、木耳等滋补之品。

(4)情志护理 本病的发生与情志饮食有密切的关系。

(5)用药护理 遵医嘱服药,观察用药后症状缓解情况,并注意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6)适宜技术 可根据不同证候类型选用针灸方法。虚证者用补法,实证者用泻法。

腰腿痛

1、是以腰部和腿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伤科病症。多见于青壮年及中老年人。本病可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

2、病因病机:腰腿痛病因为内伤、外感和跌仆挫伤,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 3、诊断依据

(1)慢性持续性反复发作的腰部钝痛,部分患者感觉腰部痉挛痛、烧灼痛和沉重感。 (2)腰骶部或臀部疼痛,症状典型时,疼痛沿股后向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和足底放射。 (3)外伤后即出现腰骶部疼痛,弯腰、咳嗽、喷嚏使疼痛加剧。 4、【证候分型】 (1)肾亏体虚

①表现:腰部酸痛乏力,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老更甚,卧则减轻。 ②护治原则:健腰壮肾。

③治疗代表方:金贵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 (2)淤血阻滞

①表现: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拒按,轻则俯仰不利,重则卧床不起,转侧困难,舌紫黯,脉弦。

②护治原则:活血化瘀。

③治疗代表方:血府逐瘀胶囊。 (3)寒湿浸淫。

①表现: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 ②护治原则:温阳散寒除湿。 ③治疗代表方:大活络丸。 5、【护理措施】

(1)生活起居护理 温湿度适宜。注意腰部保暖。宜卧硬板床,取仰卧位。 (2)病情观察 观察腰痛的部位、疼痛程度与时间及其规律性的变化等。 (3)饮食护理 瘀血阻滞者的饮食以清淡素是易消化为主,多食蔬菜水果,选用有助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食物,如桃子、香蕉、萝卜、茄子等。 (4)情志护理 急性腰痛者需卧床休息静养。

(5)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热敷,用药期间忌生冷、寒凉食物。

(6)适宜技术 急性腰腿痛者,可按揉命门、肾腧穴,或擦腰、揉臀、捶腿等。 6、健康健康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 (2)站或坐姿势要正确。

(3)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宜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4)宜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戒烟酒。

哮病

1、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位主要临床表现。

2、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体虚病后。 3、诊断依据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唇甲青紫,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

(2)呈反复发作性。

(3)多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

不寐

1、因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所致,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不足,不能消除疲劳以及恢复体力与精力。 2、首见于《难经·四十六难》。

3、营卫阴阳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心神调节寐寤的基础。病位在心。 4、病因病机 年迈体虚,情志失调,劳逸过度,饮食不节。 5、诊断依据

(1)以不寐为主症,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难以再寐,持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可伴心悸、乏力、头晕、头痛、健忘、多梦、心烦等症。 (3)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倦思虑等诱因,或病后体虚。

眩晕

1、是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以头晕目眩,视物运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眩晕是本虚标实之证。

2、历史:眩晕病证首见于《内经》,称为“眩冒”。

3、病因病机 多由饮食、虚损、跌仆外伤引起。风阳上扰,肝肾亏虚,气血两虚,痰浊中阻,淤血内阻。

4、【证候分型】

(1)肝阳上亢:①护治原则:平肝潜阳,滋养肝肾。②治疗代表方: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①护治原则:补益气血,调养心脾。②治疗代表方:归脾汤。 (3)肝肾阴虚:①护治原则:滋养肝肾,填精补髓。②治疗代表方:左归丸。

(4)痰浊中阻:①护治原则:燥湿祛痰,健脾和胃。②治疗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 (5)淤血阻窍:①护治原则:祛瘀生新,通窍活络。②治疗代表方:通窍活血汤。 5、健康教育

(1)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2)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切忌扰思恼怒,以免诱发或加重眩晕症状,甚至引发中风。 (3)饮食宜清淡,忌暴饮暴食或肥甘厚腻之品,戒烟酒。

(4)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头痛、肢体发麻等,应及时就诊,以防并发症或中风、厥脱等危重症。

泄泻

1、是因湿邪内盛,脾胃运化失常所致,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2、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肾阳虚衰。 3、诊断依据

(1)以大便粪质稀溏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2)常兼有腹胀、腹痛、肠鸣、纳呆。

(3)起病或急或缓,暴泻者多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之物的病史。 4、【证候分型】

(1)寒湿困脾:①护治原则:芳香化浊,解表散寒。②治疗代表方:藿香正气散。 (2)肠道湿热:①护治原则:清热利湿。②治疗代表方:葛根岑连汤。 (3)食滞胃肠:①护治原则:消食导滞。②治疗代表方:保和丸。 (4)肝气郁滞:①护治原则:抑肝扶脾。②治疗代表方:痛泻要方。 (5)脾气亏虚:①护治原则:健脾益胃。②治疗代表方:参岑白术散。

(6)肾阳亏虚:①护治原则:温肾健脾,固涩止泻。②治疗代表方:四神丸。

便秘

1、是因气阴不足,或燥热内结,腑气不畅所致,以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排便艰涩不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2、病性:寒、热、虚、实四个方面。

3、病因病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 4、【诊断依据】

(1)排便间隔时间超过自身的习惯1天以上,或两次排便时间间隔3天以上。 (2)大便粪质坚硬,便下困难;或欲排便而艰涩不畅。

(3)常伴腹胀、腹痛、纳呆、口臭、肛裂、痔疮、排便带血及汗出、气短、头晕、心悸等症状。

(4)本病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外感寒热等病史。

黄疸

1、是因感受湿热邪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肝胆病证。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病因病机:外感邪毒,饮食不节,脾胃虚寒,砂石虫体阻滞胆道,积聚转化。 3、诊断依据

(1)目黄、身黄、小便黄,其中以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常伴有纳呆厌油,神疲乏力,腹胀腹痛等症状。

(3)常有外感湿热疫毒、酒食失节、与肝炎患者解除或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等病史。 4、【护理措施】

(1)生活起居的护理:保证休息和睡眠,因“大卧血归于肝”;有传染性者应严格执行消化道和血源的隔离制度;保持皮肤清洁,有皮肤瘙痒者可适当增加皮肤清洗次数。 (2)病情观察

(3)饮食护理:⑴饮食宜疏利为主,忌发物、辛辣腥味之品;⑵呕恶者应予清淡饮食,必要时滴生姜汁;⑶多予清淡易消化之品,利水食物如薏米、绿豆、赤小豆等为佳;⑷母亲在哺乳期如果患有黄疸应暂停喂哺。 (4)情志护理

(5)用药护理:不用变质、过期及有损肝脏的药物。

(6)适宜技术:可行胃脘部按摩,轻拍背部或按压内关,中脘,合谷,足三里等穴位。

淋证

1、是因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是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欲出未尽,或兼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2、病因病机 膀胱湿热,脾肾亏虚,肝郁气滞。以湿热和肾虚为主。病位在肾与膀胱。 3、诊断依据

(1)小便频急不畅,滴沥涩痛,小腹拘急,腰部酸痛为各淋的主症。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地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症。 (3)每因疲劳,情志变化,感受外邪而诱发。

痛经

1、妇女正值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

2、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 3、【诊断依据】

(1)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小腹疼痛。一般腹痛多于经期前1~2天或行经第1天达高峰,随后即逐渐减轻以至消失。

(2)疼痛多在下腹部,可呈阵发性、痉挛性。

积滞

1、是指因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脘,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致,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嗳气酸腐、脘腹胀满、大便不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慢性脾胃病证。婴幼儿最为多见。 2、病因病机 乳食内积,脾虚夹积。 3、【诊断依据】

(1)有伤乳、伤食的病史。

(2)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嗳气酸腐、脘腹胀满、大便不调、气味酸臭为特征。 (3)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4、【证候分型】

(1)乳食内积:①护治原则:消乳化食,导滞和中。②治疗代表方:乳纪者,选消乳丸;食积者,选保和丸。

(2)脾虚夹积:①护治原则:健脾助运,消食化滞。②治疗代表方:健脾丸。

搜索更多关于: 中医护理学重点 的文档
中医护理学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asvv0ybre7b8vc53ziq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