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经济生活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主要是( C ),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等。
A.投资不足 B.消费增长过快 C.投资增长过快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13.( C )提出,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101.按现行汇率测算,2006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为( B ),但为此消耗的重要能源资源占世界的比重却高得多。 A.4.8% B.5.5% C.6.7%
102.2006年我国消耗钢3.88亿吨,约占世界钢消耗量的( C )。
A.20% B.25% C.30%
103.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完成这个新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 B )支撑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 A.财政 B.资源 C.人口
104.在20世纪的 100年间,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同时也加速了资源消耗。全球GDP增长了18倍,石油的年消费量增加了( C )倍。
A.50 B.100 C.170
105.在20世纪的100年间,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同时也加速了资源消耗。全球GDP增长了18倍,钢的年消费量增加了( B )倍。 A.9 B.29 C.49 106.全球( B )以上的能源是由发达国家消耗的。 A.50% B.60% C.70%
107.全球50%以上的矿产资源是由不足世界人口( C )的发达国家消耗的 A.10% B.12% C.15%
108.在新的世纪里,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另外( C )的人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如果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依旧沿袭传统工业化道路,完成工业化将会消耗大量的资源。 A.90% B.88% C.85%
109.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 B )增长方式。 A.内向型 B.粗放型 C.集约型
110.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 C )增长方式。 A.外向型 B.粗放型 C.集约型
111.( A )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12.( B )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 转变。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14.( C )明确提出,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
A.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115.( A )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反映了客观规律,顺应了时代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116.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 A )。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 A.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 B.投资率偏低,消费率较高 C.投资和消费都不足
117.我国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而( B )和国际收支盈余过多,还会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 A.外贸逆差过大B.外贸顺差过大 C.外贸赤字过大 118.我国应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 C )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
A.消费、出口 B.消费、投资 C.消费、投资、出口 119.我们应坚持和完善( B )的分配制度。 A.按要素贡献分配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劳分配
12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逐步提高( B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政府收入B.居民收入C.企业收入
12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 B )中的比重。 A.国民收入B.初次分配C.居民收入
12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 A )者比重。 A.中等收入B.低等收入 C.高等收入 123.要走( B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提高农民收入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B.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C.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24.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 C ),促
5
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A.财政大包干B.分税制 C.统一税 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136.现行以( A )为主体的财税体制,很难避免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B.中国特色城镇一些地方不顾资源和环境条件、盲目发展财政增收效化道路 C.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应大的加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 125.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完善、加强支农A.增值税B.营业税 C.所得税 惠农政策,逐步做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13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必须围绕推进主体功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能区建设,制定和实施( B )的财税政策和绩效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走( A )。 评价体系,提高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B.中国特色城A.均等化 B.差别化 C.统一化 镇化道路 C.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38.( B )是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126.要不失时机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A.遵循价值规律B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C.加强宏( B )、社会化方向,在继续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尽快把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A.商品化 B.产业化 C.规模化 127.在区域结构问题上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为方向,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 B )为纽带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格局。 A.政府 B.市场 C.个人 128.实现基本公共服务( A )为目标,高度重视并逐步缓减区域发展差距问题,促进各地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A.均等化 B.一致化 C.市场化 129.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 B )转变。 A.企业家才 B.管理创新 C.劳资关系改善 13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 B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A.加快企业技术升级B.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C.走集约型发展道路 131.影响我国科技创新的因素较多,但最主要的是( C )结合不够紧密。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B.生产资料与劳动者C.科技与经济 132.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究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 A )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的主体。 A.企业B.科研机构 C.社会组织 13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的?( B )?,主要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 A.三条道路B.三个转变 C.五化 134.( C )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A.自主创新B.五个统筹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5.实行( B )改革后,中央政府的收入比重有了提高,但原有的支出结构尚未调整到位,还不能满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 观调控 139.平等保护物权,从根本上确认和保障了( C )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原则。 A.优胜劣汰B开放性 C.公平竞争 140.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 A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鼓励、支持、引导 B.引导、监督、管理 C.保护、支持、管理 141.( B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价值追求。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2.( A )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总的趋势。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C.斯大林 14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A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14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后来进一步概括出( B )的标准。 A.?四个现代化?B.?三个有利于?C.?三步走? 145.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在?矛盾凸显期?,人均GDP达到了( B )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A.1000 B.2000 C.1200 第三章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146.如何科学评价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 )A.这种探索是积极而有成效的B.这种是艰难而曲折的C.这种探索是积极而有成效的,但又是艰难而曲折的 147.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 B )。 A.党的八大的召开 B.《论十大关系》的提出 C.党的十二大的召开 148.1956年9月15日至27日,( B )在北京召开。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6
14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 C )。 160.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5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 C )。 A.主权国家的基础B.前提条件C.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51.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 B ),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目前我们的形势和任务》 152.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同意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A )之间,既有历史递进性,更有内在统一性。 A.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 B.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进行拨乱反正 C.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 15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把100多年来备受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 B )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A.主权完整B.独立的人民当家作主C.生产力快速发展 154.邓小平所谓?好的政策选择?,最根本的就是对( A )的选择。 A.改革开放总方针总政策B.改革政策 C.开放政策 155.邓小平指出,( A )不是个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 A.思想路线B.经济路线 C.文化路线 156.我们党历史上继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三讲?运动 C.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157.我国的改革是( A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C.仅限于经济体制改革 15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 B ),增强改革措施的( )。 A.针对性 科学性B.科学性 协调性C.科学化 针对性 159.毛泽东在( A )著名文献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C.《目前我们的形势和任务》 表大会是( B )。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6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提出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 )。 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62.毛泽东在哪部文献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A )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目前我问的形势和任务》 163.邓小平做的题为( C )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基本指导思想。 A.《?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B.《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64.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宣告书是( B )。 A.《?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16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的提出最初是在( B )。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6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发生在( A )年。 A.1978 B.1979 C.1980 167.( A )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B.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启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召开
168.( B ),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展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发表 169.邓小平指出,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总指导思想是( A )。
7
A.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的总结
B.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的总结;运用马列主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C.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改革开放
180.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系统而精辟的论述,是在( B )。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181.我们党第一次把对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认识从富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运用马列主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70.《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指出( B )。
A.功过相当B.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C.功绩和错误三七开
171.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随着国内局势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党做出这个重大决策的勇气和远见。?这个重大决策指的是( B )。
A.《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172.改革从( A )开始,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决策。
A.农村 B.城市 C.经济领域
173.改革开放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起步,( B )以后全面展开。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74.关于实践是检验整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 A )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A.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B.?以阶级斗争为纲?C.思想僵化
175.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B )上来。 A.政治建设B.经济建设 C.改革开放 176.( B )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A.党的基本纲领B.党的基本路线C.党的基本方针 17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哪次会议上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的?( B )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7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 A ),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A.兴国之要B.立国之本C.强国之路
179.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B )。 强民主文明三大目标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大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 A )
A.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8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 B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83.如何评价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 A ) A.四项基本原则决定、保证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四项基本原则是团结稳定的环境和秩序的保证;有四项基本原则作保证,才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
B.四项基本原则决定、保证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有四项基本原则作保证,才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
C.四项基本原则是团结稳定的环境和秩序的保证;有四项基本原则作保证,才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 18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 B )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A.共产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 185.四项基本原则是( B ),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A.兴国之要B.立国之本 C.强国之路
186.被誉为新时期第二次思想解放宣言书的是( C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C.邓小平?南方谈话? 187.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谈话发表的时间是( C )年。
A.1991 B.1989 C.1992
18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B )。 A.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189.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 )。 A.基本纲领B.基本路线 C.基本方针
19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C )。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