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综合检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8:19: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6·浙江舟山中学期中测试)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地区进行考察,记录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1~2题。

行走方东北方东南方向 向 向 石灰页砂砾砂花岗页石灰岩石 石灰岩 岩 岩 岩 岩 岩 岩 岩 岩 岩层代① 码

1.花岗岩形成过程中,与其两侧接触的沉积岩可能会变质成( ) A.大理岩、板岩 C.石英岩、板岩

B.片麻岩、大理岩 D.石英岩、片麻岩

① ② ③ ④ ③ ⑤ ② ① 2.符合学生往东南方向行进时观察到的岩石的地质构造剖面是( )

1.C 【解析】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在形成过程中会产生高温、高压,使附近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花岗岩附近有砂岩和页岩,变质作用只能形成石英岩和板岩。

2.D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往东南方向的岩层依次是①②③④③⑤②①,图中符合该分布的只有D图。

3.(2015·山东烟台一模)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高原西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也是地球上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峡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1

A.风力沉积和风力侵蚀 C.风力沉积和流水侵蚀

B.地壳抬升和风力侵蚀 D.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

3.D 【解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该峡谷位于高原地区,形成该高原需要地壳抬升,峡谷需要经过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峡谷的形成与风力沉积、风力侵蚀关系很小。 (2016·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测试)下图是渭河某河段干流河漫滩颗粒物平均半径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月份中渭河输沙量最大的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5.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流流向是从东向西流 B.甲河段沉积速度大于乙河段 C.支流坡度大于干流坡度 D.①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干流

4.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河流搬运的因素。渭河位于我国季风区,汛期在7、8月,河流径流最大、速度最快的时间主要在8月,该月份输沙能力最强,输沙量最大。

5.C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的沉积作用。干流流向是从西向东流;甲河段沉积颗粒物较小,沉积速度小于乙河段;支流几乎无沉积物,说明水流速度快,坡度大于干流坡度;①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支流。

(2015·湖南师大附中月考)饱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溢出地表,沿斜坡漫流时,遇到地表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体变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发生碳酸钙淀积,形成边石坝。下图是某处边石坝景观及其纵向剖面图,剖面呈现黄白相间的纹理。进一步研究发现白色是碳酸钙,花色是泥土。读图回答6~7题。

2

6.关于边石坝生长速度最快部位的判断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A因为该处是边石坝最高凸起点,水体最薄,碳酸钙沉积最快 B.B因为该处流速最快,碳酸钙沉积最快

C.C因为该处受凸起阻挡,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物质最易沉积 D.D因为该处位于钙化池内,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最易沉积 7.根据边石坝黄白相间的纹理,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 )

①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季风气候区 ②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③雨季时,河流流量大,搬运力强,泥沙不易沉积,纹理呈白色 ④雨季时,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含沙量大,钙化沉积物中混有泥沙,纹理呈黄色 ⑤黄宽白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 ⑥白宽黄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6.A 【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A处位于地表凸起的部位,水流速度加快,水体变薄,碳酸钙沉积作用最快,边石坝生长速度最快;B、C两处位于平直的部位,水流速度较慢,沉积作用较弱;根据材料可知,流速快的地区沉积速度更快。 7.B 【解析】本题考查沉积作用与气候的关系。边石坝黄白相间的纹理应是雨季,降水多,流量大,侵蚀作用强,水流含沙量大,钙化的沉积物中混有泥沙,纹理呈黄色;旱季河流流量小,含沙量小,纹理呈白色;所以该边石坝应形成于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季风气候区,而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①④正确,②③错误;黄色宽、白色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时间长,⑤正确,⑥错误。

(2015·重庆调研)下图为某地理爱好者在野外拍摄的地理景观图片。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的岩石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9.图中岩石的形成条件是( ) A.风沙沉积

B.河流沉积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3

8.C 【解析】本题考查沉积岩的特征。图中岩石组成物质中颗粒大小不同,具有沉积物的特征,属于沉积岩。喷出岩、侵入岩、变质岩的颗粒大小比较均匀。

9.B 【解析】本题考查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风力沉积的岩石颗粒大小均匀且颗粒小;河流沉积可以出现大小颗粒同时沉积的现象;岩石的形成与冰川侵蚀、海浪侵蚀无关。 (2015·浙江宁波期末测试)在地核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的加热下,最靠近地核的那部分地幔会形成一个就像“烟囱中的滚滚浓烟一样”垂直上升的热柱,这种地幔中的呈柱状分布的热异常领域,称为地幔柱。读世界地幔柱局部分布剖面图,完成10~11题。

10.当地幔柱上升到岩石圈底部,对接触岩石的影响主要是( ) A.侵蚀作用 C.重熔再生

B.变质作用 D.冷却凝固

11.下列地区中,最有可能出现地幔热柱的是( ) A.欧洲中东部 C.东非大裂谷

B.北美中部 D.青藏高原

10.B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根据材料可知,上升的地幔柱属于岩浆活动,与之接触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不一定发生重熔再生作用;侵蚀作用是外力作用,主要发生在地球表面及附近;冷却凝固应发生在岩石圈中。

11.C 【解析】本题考查板块分布与地幔热柱的关系。根据材料可知,地幔热柱应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且位于地壳相对薄弱的地带。欧洲中部、北美中部都位于板块内部,故A、B两项错误;东非大裂谷位于地壳薄弱处,多火山活动,故C项正确;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大,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4分)(2016·贵州六校联考)下图为鄱阳湖示意图,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4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综合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ay7d1srtl6rgfk15sw18xzko02xvg00ft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