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与习惯的编程技术。从软件工程要求出发,程序设计风格应包括以下要素: ① 源程序文档化 ② 数据说明 ③ 语句构造 ④ 输入输出
? 白盒测试技术:逻辑覆盖和基本路径覆盖
? 黑盒测试技术:等价类划分、边界测试、错误推测、因果图 ? 软件测试步骤: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确认测试 四. 简答题
1. 在项目开发时, 选择程序设计语言通常考虑那些因素:人的思维和解题方式;人和计算机通信的方式和质量;其他人阅读和理解程序的难易程度;
2. 什么是程序设计风格? 应该在那些方面注意培养良好的设计风格? (1)程序内部的文档; (2)数据说明; (3)语句构造; (4)输入输出;(5)效率;
第八章:维护
一. 填空题
1. 为了识别和纠正软件在运行中的错误而进行的维护称为( 校正性 )维护 2. 在软件维护中, 因修改软件而导致出现的错误或其它情况称为( 维护的副作用 )
3. 维护阶段是软件生存周期中时间最长的阶段, 也是花费精力和费用( 最多 )的阶段
4. 在软件交付使用后, 由于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没有完全彻底在开发阶段发现, 必然有一部分隐含错误带到( 维护 )阶段
5. 采用手工方法开发软件只有程序而无文挡, 这是一种( 非结构化 )维护 6. 所有的软件维护申请报告要按规定方式提出, 该报告也称( 软件问题 )报告 二. 选择题
1为了增加软件功能和性能而进行的软件修改维护过程是( C ) A 校正性维护 B 适应性维护 C 完善性维护 D 预防性维护 2. 维护中, 因修改全局或公共数据而引起的错误是( B )
A 文档副作用 B 数据副作用 C 编码副作用 D 设计副作用 3. 在软件生存周期中, 时间长, 困难大的阶段是( D ) A 需求分析 B 编码 C 测试 D 维护 4. 软件维护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C )
A 费用低 B 人员少 C 开发方法的缺陷 D 维护难 5. 产生软件维护的副作用, 是指( C )
A 开发时的错误 B 隐含的错误 C 因修改软件而造成的错误D 运行时误操作 三.名词解释
1. 校正性维护:满足用户对已开发产品的性能与运行环境不断提高的要求,进而达到延长软件寿命的目的;
2. 适应性维护:对程序使用期间发现的程序错误进行诊断和改正的过程,配合变化了的环境进行修改软件的活动;
3. 完善性维护:满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增加新的功能或修改已有功能的建议而进行的工作;
4. 预防性维护:为了改善未来的可维护性或可靠性而修改软件的工作。 5. 软件可维护性:维护人员理解、改正、改动或改进这个软件的难易程度。 6. 软件维护的副作用:(1)编码副作用。在使用程序设计语言修改原代码时可能引入的错误;(2)数据副作用。在修改数据结构时,有可能造成软件设计与数据结构不匹配,因而导致软件错误。数据副作用是修改软件信息结构导致的错误。但它可以通过详细的设计文档加以控制;(3)文档副作用。如果对可执行软件的修改没有反映在文档中,就会产生文档副作用; 四. 问答题
1. 维护有那些类型? 其内容:(1)校正性维护;(2)适应性维护;(性维护;(4)预防性维护;
3)完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