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新课导入
苦与乐是一种人生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请用一句话分享一下你生活中的痛苦或者快乐的事情。(师生互动)
看样子,正确的“苦乐观”是十分重要的。那么,生活中最苦与最乐的事情是什么呢?请看课文《最苦与最乐》,看看梁启超先生是怎么说的。
一、快读——整体感知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几种读书的方法。第一种读书方法是快读。快读就是快速的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文章。在之前的学习中,大家肯定有很多快读的方法吧,咱们来分享一下,怎样实现快速地阅读?(师生互动)
PPT呈现: 【快读的方法】 第一,紧扣标题来读。
第二,抓住关键信息来读(如中心句、过渡句)。 第三,适当提炼概括。
师:请用刚才这些“快读”的方法,在两分钟之内读懂课文。 PPT呈现:请划出最能表达作者“苦乐观”的文字。 (学生默读两分钟后交流)
师:说一说划这一句的理由。(师生交流)
师:请做笔记,把理由及时批注在文字旁边的空白处。(学生批注)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 刚才我们找到的一些关键句。 PPT呈现: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中心句,照应标题)
1 / 6
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中心句)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过渡句)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中心句,照应标题)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直抒胸臆,观点明确)
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中心句)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中心句)
师:这是抓住关键信息来快读。咱们来读一下,女生一句,男生一句,括号内容不读,女生先开始。
师:最苦是什么,最乐是什么?(师生交流)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师:还不够简明,用自己的话表述,什么最苦?(师生交流) ——负责任最苦。
师:最乐是什么?还是先读原文,再自己的话表述。(师生交流) ——尽责任最乐。
师:这是抓住了标题来快读,并适当提炼概括了一下。我们就可以把整篇课文概括成几句话。谁来挑战一下!
(学生尝试)
师:老师做了这样的提炼概括,将全文提炼成三句话: PPT呈现: ——负责最苦。 ——尽责最乐。 ——责任无法逃避。
师:似乎简洁了一些,还能凝练一些吗?请用一句话概述,争取用自己的语言。
PPT呈现:——既然责任无法逃避,那么我们何不尽职尽责,化苦为乐。
2 / 6
——只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我们才能得到人生真正的快乐。 ——苦尽甘来为真乐,勇于担当才无悔!
师小结:记住,快读课文,需要紧扣标题来读,需要抓住关键信息来读,同时还需要适当提炼概括。
二、细读——鉴赏品析 一读构思之美
◆假如将标题换为《最乐与最苦》,好吗?
——不好,换了以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就变了。不符合作者“负责最苦,尽责最甜,先苦后甜”的行文思路。课文以《最苦与最乐》为标题,体现了构思上的逻辑美。
——假如以《最乐与最苦》为题,那么文章要表达的是什么观点?猜测一下!(乐极生悲;你欺骗生活,生活就会让你品尝痛苦!)
◆假如删去文章最后一个段落,好吗? ——体现了构思上的严谨美。 二读思辩之美
师:所谓思辨,可以理解为从多个角度来阐述观点。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正说和反说相结合。看例句:
PPT呈现:
【例句】倘若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翻过来看,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师:谁来说一说例句中的思辨美。(师生交流)
师:你还能从文中来能体现思辨美的句子来吗?(师生交流) PPT呈现: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
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成长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3 / 6
师:下面,咱们再来看看写法之美。 三读说理之美
◆假如将标题换为《苦与乐》,好吗?
(换了以后,少了什么呢?少了两个“最”字。“苦与乐”固然重要,但是“最”字却将话题集中到“责任”上来。文章表面上谈的是“苦与乐”,其实作者谈的是“责任”。)
师:文章是怎样来突出“最”这个字的呢?请看第一段,怎么来写“最”的?——对比之中见最苦。
师:其实,文章处处都在写“最”,第一段、第二段用对比来写“最”;第三段例说负责最苦;第四段、第五段引用阐述尽责最乐。(请做笔记,批注在相应段落旁边)
PPT呈现: “最”的写法:
对比写负责最苦(第一段、第二段) 例说负责最苦(第三段)
引用阐述尽责最乐(第四段、第五段) 师:其实,有了“最”,便有了责任。
师:作者不仅这样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咱们来了解一下作者。请一位学生来读一下【作者简介】。
PPT呈现:
【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领导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辛亥革命胜利后,他回国继续参加政治活动,希望推动社会改良。他倡导新文化运动,后又积极支持五四运动,投身“文化救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师:梁启超先生还写过一篇文章《少年中国说》,老师节选了几句话,看看梁先生对咱们青少年学生又怎样的忠告。
PPT呈现: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4 /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