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掌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代表性动物;
3.了解人类进行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历史过程,理解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4.知道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名称、位置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识极地地区的丰富资源,认识极地的科学考察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 2.通过极地科考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培养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代表性动物。 (二)教学难点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导入方式一
以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一组动物图片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动
物景观图。
教师: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
学生回答有,并且举例说明,同时PPT呈现。
教师: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么地方呢? 同样讲述,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今天我们就走进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这两个神秘的地区。 导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方式二
以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动物或科考视频导入,PPT播放关于两极地区动物或科考的视频。
教师:,同学们,请猜一猜片中展现的动物是哪儿的? 学生:南极、北极。
教师:对!这里就是神秘的极地地区,我们的地球有两个极。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
两地地区的动物和科学考察。
导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熟悉本节课学习内容。 探究活动1
材料1:北极点处海水深2000多米,常年为厚厚的冰层所覆盖。浮冰面积占北冰洋总面积的2/3以上。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储量相当可观。北冰洋战略地位突出,有不少重要国际航线经过北极上空。
材料2:南极洲面积约1405万千米2,98%的陆地为冰雪覆盖,冰层厚度达2000余米。如果不扣除冰层,南极洲平均海拔2 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在南极大陆上约有800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南极洲已发现220多种矿物,煤炭资源储量丰富,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南极洲没有定居人口。
结合课本知识与上述材料,探究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1) 淡水资源: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 矿产资源: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
(3) 生物资源:南极地区的企鹅、磷虾、海豹和蓝鲸数量众多,北极地区是北极熊、
北极狐、海象等动物的家园。
(承转)教师:了解了两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之后,我们想南北极的代表性动物有哪些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2“两极地区的动物”,加以了解。 探究活动2
结合教材知识,并查找资料,思考探究一下问题:
(1)查找资料,说一说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各有哪些代表性的野生动物。 (2)极地动物一般都有哪些特点?它们怎样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
(3)谈谈你对下列行为的看法。
为了确保极地科考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予以猎杀。
每年有计划地在南极地区捕杀一部分鲸、企鹅和海豹,以保护那里的磷虾资源。 参考答案:
(1)北极地区:北极熊、北极狐、海象等;南极地区:企鹅、磷虾、海豹等。 (2)能够抵挡严寒。他们多有厚厚的皮毛,至于白色一方面是因为白色和冰天雪地融为一体,是保护色,它们身体上外延的部分大多数是面积很小的,是为了减少散热,例如北极狐和北极熊的耳朵都是小而圆的。
(3)答案不唯一,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承转:极地地区,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大量的植物,极地地区有哪些植物呢? PPT展示极地植物的图片:
承转:两极地区的情况,人类是怎样知道的呢?显然,这是人类不断探险和科学考察的结果。
二、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4《南极探险》,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阅读教材P.64材料《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站》,了解我国所建立的科学考察站及所在的地理位置。要求学生一条一条的阅读,讨论、总结。并提出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三:
材料1:下图是南极地区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