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四)
学习目标
1.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涵义。 2.会进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表达式的变形。 3.初步进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4.懂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溶解度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定温度下的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称为 浓 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称为 稀 溶液。
2.浓溶液 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稀溶液 不一定 是饱和溶液。(填“一定”或“不一定”)在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一定 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3.要配制5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5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2.6克)。
(1)25克氯化钾应溶解在多少克水里? (2)在25克水里能溶解多少克氯化钾?
(3)配制71.3克饱和溶液,需氯化钾和水各多少克? [解] (1)
x100克 =
25克42.6克x=58.7克
(2)
100克25克= 42.6克yy=10.65克 (3)
71.3克142.6克=
z42.6克z=21.3克(氯化钾)需水50克 [科学探究]
一、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的意义
1.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中, 很多情况都需要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如:(1)我们人体胃中的胃酸过多或过少都会使人得胃病;(2)医院用的生理盐水、消毒用的酒精;(3)农业上施肥、配农药等。这些情况如果只知道溶液的浓稀是不够的,需要知道溶液浓稀的程度,即需要对溶液的组成进行定量具体的表示。
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 。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
1.涵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 溶质 质量与 溶液 质量的比值。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m质m液=
m质m质?m剂
(1)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一个比值, 没有 单位; (2)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小数或 百分数表示;
(3)公式的变换形式:m质=m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三、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固体溶解度的比较。
(1)固体的溶解度是在 一定的温度下 ,100克溶剂中达到 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它有单位,单位是 克 。大小主要由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决定,与外界 温度等条件有关,与溶质、溶剂的多少 无关 ,溶液一定要 饱和 。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在整个溶液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无单位,大小由溶质、溶剂的多少决定,与溶质、溶剂的性质 无关 ,与外界温度等条件 无关 ,溶液不一定 饱和 。
2.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P%)与溶解度(S)的关系: P%=
SP或S=×100克
100?P100克?S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现有40克食盐溶液,经蒸发得到食盐固体8克,求这一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 题中已知溶质(食盐固体)的质量为8克,溶液(食盐溶液)的质量是40克,根据关系式可解: 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略
[例2] 医院里配制生理盐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o.9%的食盐
m质m液=
8克=0.2或20% 40克
溶液)100千克。求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
[解] m质=m液·P%=100千克× 0.9%=0.9千克 m水=m液—m质=100千克—0.9千克=99.1千克 [答] 略
[例3] t℃时10克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蒸发5克水,保持温度不变,刚好能成为t℃时A的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求:
(1)t℃时A物质的溶解度; (2)10克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 (1) S=
P37.5×100克=×100克=60克 100?P100?37.5 (2)m质=m饱液·P%=5克×37.5%=1.875克 所以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略 [课内练习]
1.(1)10克食盐溶于90克水中,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
(2)将上述溶液倒出一半,则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又是多少?(10%)
(3)向(1)中所得溶液中加入25克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又变为多少?(8%)
(4)向(1)中所得溶液中加入15克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又变为多少?(20%)
1.875克=18.75% 10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