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劝学》理解性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 的观点,阐述了对学习的认识,人要不停的学习,提升自己。
2.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
的
锤
炼
,
可
以
改
变
原
来
的
状
态
的
语
句
是: , , 。
3.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 ; , 。
4.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 。” 5. “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 , 。
7.《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是: , 。
8.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 。
9.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 , , , , 。
10.荀子《劝学》说:“ , , 。”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11.“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劝学》理解性默写答案 1、 学不可以已
2.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 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1.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1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二,《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1.《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 , 。”
2.逍遥游中用“ , 。”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小
3.庄子在奇妙莫测的描写后具体描述了现实社会的四种人,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四种人句子分别
是: , , , 。
4.《逍遥游》中写到郊外活动的准备容易并充分地俩句是“ , 。”
5.《逍遥游》中“ , 。”两句写出了小年的短暂的寿命
6.《逍遥游》中写鹏的翼之大,能垂羊角风而上青天的句子是“ , 。”
7.《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 __, 。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9.《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 , 。”
10.《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 , 。”
11.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三类人的句子是: , , 。
12.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
是 , ; , 。 , 。
13.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 , 。 14.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
, 。
15.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 , , 。
16. 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 ?
17. 文中以杯子、草芥为舟,来说明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
是: , , , 。
18.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
19.当看到大鹏“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 , ,
?
默写答案
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4.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6.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7.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10.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1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1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5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6.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7.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18.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19.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三,《师说》理解性默写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