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总结 (一)四季的形成
(二)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的划分方法:即依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这两个要素来划分。夏季是指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是指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季则是冬、夏季过渡季节。
2、气候上的四季划分(北半球温带国家):3、4、5月是春季,6、7、8月是夏季,9、10、11月是秋季,12、1、2月是冬季。
3、我国传统四季的划分方法:以“四立”为基准来划分,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4、欧美传统四季的划分方法:以“二分二至”为基准来划分,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来划分。
(三)来自天文信息的提取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季节 判断依据: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判断方法:当太阳直射在23o26ˊN时,是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此时为夏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到达远日点附近。而当太阳直射在23o26ˊS时则是冬至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此时地球绕日公转到达近日点附近。而当太阳直射在赤道上的时候,此时该为北半球的春季或秋季。
2、在日照图上判断季节
判断依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极昼极夜的范围和白昼时间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等。 判断方法:如北极圈以北大部分地区为极昼,则为北半球的夏季;如果大部分为极夜,则为北半球的冬季。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夹角接近黄赤交角,且越往北去,昼越长,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昼越短时则为冬季。复习时,要掌握各类光照图的画图方法和读图技巧。 例如:图中所示节气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根据地球公转位置和速度判断季节
判断方法: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到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快,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到远日点时反之。复习时,要掌握近日点和远日点位置的判断,不能单纯死记左边是远日点,右边是近日点,打破思维定势。
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判断季节
判断方法: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或接近最大时为北半球夏季,赤道以北地区最小或接近最小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反之。 例如:当北京天安门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处于防汛季节 B.巴西草原处于干季 C.开普敦处于干燥季节 D.广东沿海多台风 5、根据昼夜长短判断季节
判断方法:如北半球出现昼长夜短,且此时北极点附近极昼范围接近最大,则为北半球的夏季,反之为北半球的冬季。日出时,当地时间为早于6点,或日落时晚于18时,则当地为夏半年,反之为当地冬半年。 6、根据日出日落的方向判断季节
判断方法: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落下,且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线与纬线的夹角接近23o26ˊ时,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且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线与纬线的夹角接近23o26ˊ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则为夏季。 7、根据等温线弯曲状况判断季节
判断依据: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在同一季节同一纬度大陆与海洋气温有差异,所以,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不一样。
判断方法: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说明陆地气温高,此时应为夏季。反之为冬季。
例如:已知同纬度A、B两点(如图),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根据气压中心分布判断季节
判断依据: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北半球气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压中心。
判断方法:如亚欧大陆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北太平洋受阿留申低压控制时,北半球为冬季。
(四)气候变化信息提取
9、根据气压带、风带移动特点判断季节
判断依据: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判断方法:如赤道低气压带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北,或副极地低气压带北移至北极圈内,可以判断北半球为夏季。
例如:若此图所表示的区域是副高,此图阴影所表示的时间是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10、根据某地气候特征判断季节
判断依据:世界上大多数地区气候的特征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判断方法:如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南非开普敦(意大利罗马、希腊雅典、美国旧金山、智利圣地亚哥等)是地中海气候,如正值多雨季节,说明南半球为冬季,则北半球为夏季。根据某地气候特征判断季节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在复习时,首先要求对中学所学的十三种气候类型的基本特点要掌握,同时要求记住一些代表性气候的城市名称。
读“某日某时海平面天气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城市中,月平均气温和相应月降水量符合图中所示季节的是 A.巴黎一3℃ 35mm B.旧金山一14℃ 51mm
C.莫斯科—20℃ 75mm D.孟买一28℃ 6mm
11、根据风向判断季节变化
判断依据:某些地区的风向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季风气候区就更加明显。 判断方法:如我国东部地区盛行东南季风,说明此时北半球为夏季 12、根据气象灾害判断季节
判断依据:气象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判断方法:北半球的台风、飓风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而寒潮灾害则发生在冬半年。亚洲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西欧、南欧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冬季。 典型天气 春旱 沙尘暴 梅雨 伏旱 台风 寒潮 13、根据对流层厚度变化判断
冬季近地面气温低,对流减弱,对流厚度变小;夏季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变大。 在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
(五)水文现象信息提取
14、根据河流径流量大小判断季节
判断依据:世界上大多数河流因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产生了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因此常常与气候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判断方法:以夏季降水为主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草原气候等,以冬季降水为主的只有地中海气候。雨季时,河流进入丰水期,径流量比较大。
沿海地区的冬季风,如果经过了海洋,使之变暖变湿,经地形抬升后降水也十分丰富,许多地区还多于夏季。如:日本海沿岸地区;台北等地。
时间 春季 春季 夏初 盛夏 夏秋 冬季 地区 华北 我国北方 江淮流域 长江中下游 东南沿海 全国大部分 成因 天气特点 春季雨带在南方,华北降水少;而气温回升,干旱少雨 蒸发旺盛 快行冷锋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反气旋(副热带高压或夏威夷高压) 强热带气旋 快行冷锋 阴雨连绵 炎热干燥 狂风暴雨 大幅降温
相关推荐: